第一卷 尋覓千年 第五十五章 蘭臺之宮(第2/2頁)
章節報錯
蘭臺傳承著齊國稷下學宮的制度,學宮包容各個學術流派,不同的是蘭臺廣收貴族弟子,王子皇孫,很少有平民能入得蘭臺宮。
講了這麼久原來愼到任蘭臺宮大祭酒(校長)
愼到繼續為屈原介紹著繼位宮學先生,這裡宮學先生都是在大夫,博士以上,剩餘的一些學宮子弟分上卿、客卿、上大夫。剩餘的一些就比如屈原的文學侍郎在客卿級別。
這裡主要學術流派分別為:儒墨道法,兵農醫雜,陰陽縱橫,名家小說,十二家。
屈原自小對諸子百家耳濡目染,逐漸深入瞭解,也是知道一些的。
道家幾乎是所有學術的源頭,傳聞孔子亦學於老子,道家學說探索事物本源,萬物規則。
最為主流,也是流傳最廣,流派人數最多的當屬儒家,儒家講禮,重仁,知規矩。
墨家重義,追求平等,自由,反對侵略戰爭。墨家注重科學,實用之學,擁有著很多學者和手藝人,以及嚴格的紀律維持著當時最大規模的民間武裝力量。
法家重序,以求絕對的規則來約束社會各階層,先秦時代各國的法各不相同,自漢代起大一統王朝的建立,開啟了外儒內法的模式
兵家主殺伐,戰爭藝術的繼承者,以當時的齊國一脈為最,代表人物,孫武,孫臏。
農家源自墨家,耕種養殖,國力之本。開發出原始的耕種工具,淘汰了刀耕火種,這是個很了不起的轉變。
醫家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後世的讀書人大都會讀一些醫術,更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傳統醫術傳承到今天,我們這一輩人要向古人的精神學習啊
雜家比較特殊,合眾家之所長於一身,成就者不可限量,以呂不韋為最。
陰陽家衍生於道家,講求陰陽五行,相生相剋,萬物皆源自於此。這已經涉及到一些物理本質常識了。
縱橫家擅長口才,遊走於各國之間,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各國國君和重臣,為僱主達成很多預期利益,外交家的雛形。不過那個時候的他們是可以根據形勢跳槽的,人才哪裡都歡迎。
名家很像縱橫家,也是口才了得,不過更偏重於刑律,類似於狀師的範疇。
其實小說家才是跟勞苦大眾最接地氣的,記載著朝中,民間各種野史,雜談。我國流傳太早的小說很多不可考究……
其實不用宮學先生去大肆宣傳自己的流派,屈原心裡也會傾向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墨家這幾個流派,所以在以後他的從政,詩作中都有這些思想的提現,而不是執著於單一一家說法。
這一天參加了朝會,有在宣室殿聽著楚國這些肱骨大臣和楚王的議事。
朝會之日蘭臺宮學子上半日自行溫書。眾弟子聽聞屈原來了學宮,都滿心好奇,想看看屈原是何許人。
屈原步入學堂後,行拜師禮。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
遂又起身拜眾宮學先生先生,三叩首。
拜完先生,屈原向眾先生贈送六禮束脩。(所謂六禮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是,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淨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 關於蘭臺的記錄太少了,只能借鑑稷下學宮的這些官職。分上卿、客卿、上大夫、大夫、博士、祭酒等官職稱號,通稱稷下先生。學宮除作為學校育士之外,稷下先生還兼一些行政事務,如淳于髡曾受齊王之命,幾次出使諸侯。盂子也曾受齊王派遣出吊滕國,這是用士的遺風。稷下先生還發揮著齊王“智囊團”的作用,為齊王議論政事,這也是由養士昇華為學校而儲存下來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