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這一天,紀琬是被鞭炮聲吵醒的。

廚房內已經飄起炊煙,大嫂已經在蒸饃了,這是習俗。

三個娃娃早就已經去村裡放鞭炮了,紀琬和了糯米粉,準備做紅豆小圓子和糯米果。

21世紀的小孩很少有人能吃到糯米果,這算是這個年代獨有的,用油炸過的小小一長條。

一口咬下去不僅甜甜的,還很酥脆。

“小妹,你做的紅豆小圓子,真好吃,紅豆都已經煮的化開了,而且比娘做的捨得放糖。”二嫂在一旁盛了一小碗,後半句是小聲說的。

紀琬正在準備油炸糯米果,“明天做南瓜小圓子,那個也可好吃了。”

小年夜的一天廚房都是熱氣騰騰。

把自家提前幾天熬製的山芋糖塊,放在鍋里加熱融化趁熱加入炒熟的花生、芝麻、黃豆,拌勻後放在案板上壓平整,切成小塊,做成花生糖、芝麻糖、糖猴子。

這是小孩子和大人都喜歡的,物質貧乏的年代,能吃到糖都是不容易的。

到了中午,已經蒸了三回饃,紀琬午飯做的不多,炒土豆絲,白菜炒臘肉,一個清湯,就著饃吃,香的很。

過年還會吃一個零食,那就是炸撒子,一圈又一圈,咬上去酥脆的很。

炸撒子費油,沒點家底都不敢做,做一次就是一大鍋的油。

“你們三個在外面野了一上午了,下午就不要去玩鞭炮,等會你兩個舅媽要回去,你們幫舅媽們整理東西,好不好?”

“好。”三個娃娃吃的滿嘴流油,都不帶停的。

紀琬給兩個嫂嫂拿了很多東西,大嫂孃家的一個哥哥是肉聯廠的,總會拿些肉貼補自己妹妹。

二嫂孃家就不太行,一家子吸血鬼,去年二嫂東西拿少了,回去沒少受白眼,連個肉沫都沒吃到。

每次準備夾肉的時候,就會被她嫂子陰陽怪氣幾句,弄得二嫂都不敢夾肉。

“小妹,我就不拿這麼多了,我那孃家什麼樣我心裡清楚,我今年也就回去看看,畢竟是生我養我的。”二嫂說出這話的時候,聲音也是顫抖的。

紀琬抿了抿嘴,“那行,我拿出來點。”

下午一點多,兩個嫂嫂就坐上牛車回去了。

過年晚上要吃餃子,紀琬在廚房和好面,做了三種餡。

大嫂在下午六點就回來了,二嫂是一直沒有回來。

“小妹,你說你二嫂怎麼還沒回來?”紀國一直看著門外,心裡很是擔憂。

紀琬看著外面越來越黑的天,也是有些躊躇不決,“二哥要不我們去看看?”

“我看行。”

二嫂的孃家就在下河的村子裡,紀國騎著腳踏車帶著紀琬,還去大隊長家借了一個手電筒,才出發。

走了大半小時,靠近二嫂孃家的時候,紀琬老遠就看見一群人圍著一戶人家,裡面還傳來辱罵聲。

她察覺不對,趕緊下車跑了過去,前面‘耳背’的二哥還一臉懵。

“你這個丫頭片子,我養你這麼大,你連點孝敬都不給你老孃,我真是造孽啊!怎麼生了你這麼一個吃裡爬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