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倒是一如既往,思路清奇,卻也無可指摘。”趙碩仔細地收起了輿圖,道:“這份禮物我歡喜,元良有心了。”

兩人一邊喝茶,一邊說起了安西的諸般事體。趙正便把安西新軍的規制、部署,與回鶻汗庭的關係,一一擺在桌上,詳細彙報。趙碩其實也知道大概,但其中細節不甚瞭解,直聽到趙正如何馴服那一萬約茹戰俘,又是如何招撫約茹軍遠赴吐火羅與大食對峙,不由暗暗讚歎,這趙元良確實是個善於謀劃佈局、長於經略的高手。

如今的安西有了復興跡象,軍政趨於穩定,與回鶻汗庭的關係日益緊密。

雙方共守安西,而趙正偏偏又將唐軍主力放在西線,重點對付大食與象雄。東線尹州回鶻汗軍面對的方向是陽關與被打殘了的下約茹,下約茹自是不必說,眼下都還在求龜茲都護府放人,五年之內不敢輕易冒進樓蘭。

而陽關、玉門關關內是蘇毗茹的下勇武軍所處的河西走廊。有右武衛鉗制,河西走廊的蘇毗茹也不會輕易出關挑釁。相比較唐軍而言,戰力較差的回鶻汗軍只需養精蓄銳,作為整個安西的預備役。趙正擺出這個陣勢,是為了立足碎葉、疏勒,穩守西線,不與蘇毗茹直面摩擦。

看似綏靖,過於求穩。但其實只有明白內中緣由的人才知道,趙正這是在尋找時機,能讓安西軍伺機插入大小勃律,驅逐象雄,自蔥嶺以西威脅吐蕃本土。

這是趙正為了河隴逼入吐蕃的既定軍策埋下的一顆暗子。直待時機成熟,河隴軍自吐谷渾發兵直取邏些,安西軍則插入象雄,阻絕象雄、約茹援軍。取兩面夾擊的態勢,一舉覆滅大唐宿敵。

至於河西走廊,趙正從來沒有放在眼裡。一切水到渠成時,自是如探囊取物,輕而易舉。

玩地圖,趙正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他經事的後世年代,對於青藏高原的攻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唐軍之所以不能輕易攻入吐蕃本土,並不是因為唐軍沒有吐蕃人善戰,那是因為唐軍上了高原便如折了翅膀的飛鳥,斷了腿的老虎。尤其是吐蕃本土,海拔太高,若是沒有適應,連走路都費勁,更何況還要披甲持刃。不算揹負糧秣,就算幾十斤的裝備到那時不僅不是保命的法寶,還是送命的累贅。

高原勇桂也正是因為得了地勢的紅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主戰場上讓唐軍有來無回。

可安西軍的路數,走的也是高舉高打,高來高去。蔥嶺的地勢,比之吐蕃並不算太高,但在蔥嶺的安西軍,完全有能力,有體力成為插入吐蕃本土心臟的一顆奪命鐵釘。

整個戰役謀劃,早在趙正心中醞釀了兩年。若是從組建玄甲軍,讓他們上祁連山歷練算起,這個謀劃還要再往前推上一年。

如今等的就是一個時機,而這個時機,馬上就要到來。

“此戰,畢其功於一役,元良這局棋,竟是連安西也算計進去了……”趙碩默默搖頭,頓感五體投地。趙正笑笑,道:“整個西北,便是全域性。臣未去安西之前,雖然演兵、練兵都是為了剷除吐蕃的威脅,可總是覺得哪裡少了一塊。直到去了安西之後,才勐然發覺,這棋局活了。”

兩人對視了一眼,忽然便想起了一個人。

“安郡王!”不約而同的,趙碩與趙正同時說出了這個名字,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都說安郡王是個老狐狸,所謀之事旁人如雲中霧中,看不透徹。他經營河隴五十年,卻最終將這個擔子遞給了涼王,遞給了趙正。他極力主張趙正插足安西,打的是什麼主意?當真只是為了斷絕太子黨在河隴的背後插一刀?

不,他的目光,太長遠了。他用五十年看明白了整個西北戰局。

欲振奮大唐,河隴不能丟。河隴丟了,絲路斷絕,長安危殆。

欲保住河隴,必取吐谷渾。吐谷渾失,蕃人便可全線威脅河隴,就算拿了河西,亦得不償失。

而欲取吐谷渾,必得做好與吐蕃決戰的準備。

一旦開戰,必斷絕吐蕃生路,一戰以定乾坤,以免戰事延綿,拖垮國力。

而要做到以上這些,吐蕃六茹要不斷削弱,不斷牽制。戰時更應隔絕各茹支援,若是不能約束象雄、約茹,唐軍自河隴遠征吐蕃,便要面臨吐蕃舉國之力,舉國之兵。

而要約束象雄、約茹,便就只有一條路。

——安西!

安郡王不惜一切,甚至挑起南詔國不滿,便就只有這個目的。

讓趙正去安西。

他看見了趙正身上的力量,他也看見了大唐復興的可能,而趙正沒有讓他失望。趙正用極短的時間,用最極端的戰法,擊潰了約茹聯軍,穩定了安西局面。安西擴充唐軍,卻劍走偏鋒,放棄了與右武衛夾擊玉門關、陽關,收復河西的良機。進而兵鋒直抵蔥嶺,面對逐漸恢復軍力的象雄。斷絕了吐蕃染指碎葉,進而自西威脅安西的打算。

安西此舉,為大唐積攢軍力,厲兵秣馬,與吐蕃決戰吐谷渾創造了有史以來最有利的時機。

原本安郡王能等到這一天,他甚至能親率唐軍主力,直取吐蕃國都邏些城。

但時間沒能站在他這一邊。

他看見了日出的曙光,但沒能再看見冉冉升起的太陽。

興慶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唐安郡王趙末,病逝。

享年七十五歲。

他這一輩子,戎馬生涯,盡在河隴。可他的觸手和思維,早已超脫了大唐孱弱的實力。他等待了五十年,眼看國土淪喪,都城數陷,他殫心竭慮,維持河隴安全,想要竭力吹響大唐反攻的號角。可事實是在他最意氣風發的年紀時,他的國家疲敝,他的軍力不及,只空留了一片咬碎牙齒的幻想。

但老天是公平的,這五十年,他終於等來了一個即將中興的大唐,等來了一個與他一般善於攻略的趙正。

大丈夫,當可含笑九泉……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