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招丁(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景中末年,大唐稅收暴增,關內、河東大批農戶逃亡。所選之地無非江南、劍南、淮南,少有人口往北往西遷移。
但河西遭遇邊亂,河西之地家破人亡,喪土失地的人家大有人在。
漢人、回鶻人、吐谷渾人、吐蕃人,凡大唐子民,流離失所,紛紛內遷。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吐谷渾王慕容清波為主的一波吐谷渾移民、橫越漠北,跨過合黎山、龍首山南下的回鶻一部。
這些人,在河西隴右之界安頓,有的建村落戶,有的依然居無定所,四處流浪。
此番情勢,已有四、五年之久……
蒼宣縣的地理位置不錯,土地雖然不比江南、關中肥沃,但常年日照充足,溫度適宜。背靠龍首山脈,面向祁連雪山,有足夠的水分。經年經營之下,早幾十年前就有了塞上江南的美稱。
縣府大部分徵糧都花在安頓流民的用度上,所以此處聚集的流民甚多。
涼州的移民主要是大唐初年關內遷來的漢人,戰亂時逃荒而來的河西難民,以及大量的吐谷渾人。但無論是吐谷渾人還是吐蕃人,亦或者是回鶻人,雖然都是大唐人,可在趙正的內心,他還是想找漢人。
平涼村招丁的攤子就在縣城的市場邊,左近就是縣府的粥棚。因為上平鎮耆老出書作保,縣府為了維持治安,還特意派了一隊丁差保護。
“姓名,籍貫!”
“胡三大,河東汾州人。”
“會什麼?打鐵會不會?”
“沒打過,但我會種地。”
趙金玉看看眼前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取了一隻木牌,寫了個“乙”字。
那人卻不走,問道:“小郎君,你們真的給飯吃?每日都有?”
“那是自然!”趙金玉點點頭:“我們吃什麼,你們吃什麼。”
“可能帶家眷?”
“你還有什麼家眷?”
“有老孃,還有個七歲的族弟……”
趙金玉剛想拒絕,誰知坐在一旁的趙正卻道:“家眷無礙,不僅能安頓,還能幫忙落戶,從此之後你們便有地種,有糧吃,不再受顛沛流離之苦……”
那叫胡三大的年輕人頓時喜出望外,“你說的可真?”
趙正哈哈一笑,“我是平涼村的里正,大小好歹是個官。我說能辦,那就能辦!”
“元良!”趙金玉拿著筆歪頭使勁地使眼色,這是招丁,不是招眷。
“不慌!”趙正面如春風,讓胡三大自去找齊家人,約定了未時末彙集,一同返回平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