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道:“有周集,這渠要挖,沒有周集,這渠也依然要挖。有了渠,我們可以往遠處開荒,那些原本荒了的地,就能起死復生。”

“那人呢?我們人手不夠!”趙大柱道:“沒有周集人點頭,我們的渠得多挖二十里!”

“招人!”趙正斬釘截鐵,“縣城流民多,各郡各府的都有,過完年我們就去招人!”

……

趙吉利去周集打的這一架,愈發讓趙正否決自己對周集的綏靖策略。一開始,他始終覺得遠親不如近鄰,有什麼難題大家商量著就能一起解決了。但他終於還是太天真,耐心和安撫換來的不是合作,而是對方恬不知恥的漫天要價。

就有那麼幾個人,卡著春耕前寶貴的二十幾天,想要從原本就一窮二白的平涼撈取更多的好處。

不是幾貫錢的事,而是真的噁心。

趙正決定不讓這個苗頭繼續放任下去,乾脆壯士斷腕,自力更生。

周盈見趙正頭髮都豎起來了,心知這趟去周集事情肯定不順,想安慰,卻想到自己也是周集人,又不知道如何安慰。

春兒和琳兒在裡屋睡午覺,趙正換了一身衣裳,徑自去了趙金玉家。

走到門口,卻見趙有鋤帶了幾個叔伯,正往村口去。趙正喊了一聲,趙有鋤臉上才笑了起來,“你們回來了?”

“有鋤叔,這去哪呢?”

“方才問了你家大娘子,知道吉利在周集和人打起來了,我就找了幾個叔伯商量著要去周集救人。”趙有鋤道:“就是人都在忙活,找齊人花了些時間!”

“沒事!”趙正向各位叔伯問了好,“都散了吧,這事回頭再說。”

幾人見趙正無恙,知道趙吉利和趙大柱也應該沒事,於是都回去繼續忙自己的事。趙正則和趙有鋤二人一同去見了曹司倉。

趙正和趙有鋤不在,孟氏前前後後地端茶遞水,忙得不可開交。原本軍械營押送牛皮,有幾個軍士就辦妥了。但此次前來,曹司倉親自坐鎮,蓋因除了熬膠的牛皮之外,還有一車打造箭簇的鐵礦。

趙有鋤年輕的時候就在軍械幹過,論起資歷來,如今軍械營的工匠都要尊一聲前輩。雖然他這十幾年不打刀劍,改鑄農具,但他打造兵器、箭矢的功力仍舊十分高超。帶的徒弟也非常出息,在一眾工匠中,他這一組的效率最高。

眼下正是年關,過完年後就要春耕。大唐律法規定,農戶每年有二十日的徭役期,但在這個基礎上同時也注重農耕,無論是以任何藉口,農忙期是不能徵召農戶做徭役的,哪怕給錢。

否則就是重罪。

但是軍械營也有自己的任務,完不成就要軍法處置,所以營正想了個折中的法子,派軍士往各家送鑄造所需物資,不在農忙期限制時限,只求按質按量完成,好對付年中監察的盤點。

趙正從側面打聽了一番,軍械營到五月,要完成二十萬支弩箭,十萬支弓箭的任務,分攤到平涼村頭上的,有近兩萬的量……

曹司倉不管鑄造,但來時也受了營正的囑咐,見趙正面露難色,他道:“里君儘管放心,除了人手之外,里君需要什麼,你只管開口,只要軍械營有的,盡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