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從兩千到兩萬只用了一個星期,儘管人心惶惶,蘇青黛卻看到了眾志成城。

不光有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奔赴櫻城。

她還從兩座醫院的建立看到了國家力量,從各項政策的落實實施看到了人民力量。

身邊的志願者,有上市企業的高管,也有快遞小哥,每個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別人,幫助這個被病毒侵襲的城市。

情人節的前一天,近十家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僅僅依靠醫護人員是萬萬不可能的,蘇青黛主動要求去方艙醫院幫忙。

在被通知前往方艙醫院之前,蘇青黛有一瞬間是退縮的,儘管那裡都是輕症,可,輕症也有病毒啊。

蘇青黛又想起田競予說過的話,“明知道那裡是病毒,可是要是要去開啟它。”

她作為一個即將接觸輕症的志願者尚且如此,那些要和重症接觸的醫護人員和高純度病毒接觸的疫苗研發人員呢。

十四號十一點四十,蘇青黛收到了蔣亦成的訊息,“願你平安,日月同輝,星光和你。”

蘇青黛不太懂後面兩個詞是什麼意思,日月同輝難道不是一種地理現象?星光和你只有煮魚,缺乏謂賓。

於是蘇青黛就只回了一句,“也祝你平安。”

因為防護物資的缺乏,方艙醫院就連醫護人員都不能保證人手一套防護服,更何況志願者。

蘇青黛協助管理的片區有好幾個學生,有備考雅思準備出國的,也有奮戰高考的。

儘管患病,可幾個學生依然每天都在看書,沒有書桌,就那個小凳子爬在床邊寫,身體不能支撐了就躺著看。

旁邊區域的幾個中小學生都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帶領下開始每天堅持上網課寫作業。

要考雅思的男孩知道蘇青黛在國外好多年,每天只要蘇青黛忙完就拉著蘇青黛練口語。

而要高考和剛參加完研究生初試的幾個人就張開耳朵聽著,權當練聽力了。

就連幾個中學生都參與了進來,甚至還搶答他們聽到了什麼,蘇青黛和人說的是什麼內容。

蘇青黛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實際上她的英語口語也一般,只是聽和寫好一點,畢竟英語授課,而平時會話,其實用得更多的是法語。

一時間蘇青黛覺得幹活不累,反倒是被幾個小朋友逮到了自己不盡的絞盡腦汁,還得口乾舌燥才得以脫身。

漸漸地,方艙醫院出現了一個英語角,用英語會話的也不僅僅只有蘇青黛和備考雅思的男孩。

他們按照年紀和學習情況進行了分組,初中組,高中組,大學組和研究生雅思組。

也不光只練口語和聽力,建個小群開始背單詞做閱讀打卡。

漸漸地,小群也不再只學英語,初高中生們甚至會把其他科目不會的題發到群裡求助哥哥姐姐們。

蘇青黛還被方艙醫院的負責人表揚了。

病毒當前,每個病人的心理其實都很脆弱,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們。

有的年齡小一點可能和家長在一起,有幾個高中生,他們是獨自住進來的,儘管已經十六七歲的人了,但是對於未經世事的他們,離開家人獨自面對病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這麼一個學習氛圍,孩子們的學習不擔心了,家長也放心了,最主要的是轉移了注意力也有助於治療,可謂一舉三得。

每天都有那麼多新聞,而蘇青黛在方艙醫院的舉動因為幾個熱衷衝浪的年輕人,一時衝上了熱搜,#方艙醫院課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