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軍隊的事情,剩下的最重要的就是拿即將改革的稅制了。

畢竟整個大唐的經濟來源,多半還是從稅收之中獲取的。

如今要改變徵兵制度使得銀兩消耗加劇,那麼就勢必要在稅收上鎖緊關口,增加更多的稅收收入才是。

“逍遙子先生,尉遲小傻所提到的兩稅法,是何種方法呀?”

雖然說此前尉遲小傻在策論之中有過提及關於兩稅法的一些設定,但是對於兩稅法的整體概念,李世民還並不是很瞭解。

林休卻道:“陛下,兩稅法只是相對於租庸調製而言,是一個解決燃眉之急的產物,但並非長久之計。”

事實上林休所言非虛,雖然兩稅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要優於租庸調製。

但也好得有限。

並且,兩稅法存在的問題也不小。

諸如百姓稅附加重。

雖說兩稅法將租庸調製的勞役、穀物、布匹等歸結為銀錢份兩季進行繳納。

這對於官府而言,確實簡化了收稅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

但於百姓而言,他們手中所持有的,大多是農產品。

若要換取銀錢繳納稅負,就勢必要經過市場交易。

如此一來,就很容易受到商人的壓價和剝削。

這在無形之中是提高了他們的納稅成本。

在同李世民詳細講解了兩稅法以及其優缺點之後,時間已經到了黃昏。

當然,林休所說的兩稅法,自然不是唐末歷史上那原本的那種。

而是經過了他的一定修改,剔除了糟粕,留下了精華。

但整體而言,兩稅法也只能在租庸調被取代之後,應急使用。

至於將來長久的稅收策略,則是需要根據現狀慢慢調整。

而李世民也接受了這一意見。

而此時,有一個問題橫亙在了中間:就算是兩稅法,其稅收收入依舊不夠填補空缺!

要養一支軍隊,所消耗的財力物力是十分龐大的。

而大唐原本的稅收收入便捉襟見肘。

即便是進行稅制改革,能夠提高的稅收收入也並不明顯。

所以,這筆錢需要另外想辦法入手。

在瞭解了兩稅法以後,李世民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林休。

而在李世民的目光中,林休讀出了這麼一個意思:“朕窮得很,不知愛卿可有什麼來錢快的路子?”

當然,以李世民的身份,這樣的話自然是不可能直說的,所以他只是用眼神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