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到老孃快要泛淚的目光,寧鈺牽起老孃的手,腳步放得更慢。

“穿山跑村辛苦,我有個叫劉禮的同窗,出身微末,自小生活在鄉下,對村民的秉性習慣很是瞭解,雖未考上秀才,但很有本事,只是苦於家貧,見識膽魄不足。”

“我讓他跟娘一起幹這件事,娘多帶帶他,等他能獨當一面,娘也能鬆快些。”

……

翌日。

寧鈺清點出會拳腳功夫和力大健壯的家丁,一起帶到衙門,安排他們與張家武館的三十七人一道,隨陳記糧鋪的一名掌櫃赴成都府。

一行七十四人,由徐壯帶隊,二夫人孃家大哥從旁協助。

送到縣衙外,寧鈺叮囑徐壯:

“大批糧食出城定會引起成都府關注,拿到倉庫鑰匙,少量多次,低調行事,先把糧食運出城找地方藏起來守住,等大哥哥的人回來,我再讓他們去接應。”

單憑這幾十個人運送那麼多糧食走七八百里路,不現實。

但糧食留在城裡,也是不行。

“放心吧公子。”就算是死,他也會將糧食安全送回來。

“有壯叔和張家舅舅在,我放心。”

壯叔做事向來牢靠,寧鈺擔心的不是送不回糧食,而是他們的安危,奈何形勢逼人,龍潭虎穴亦要去闖。

寧鈺拱手,“諸位珍重!”

“出發。”

一聲令下,護糧隊伍啟程。

寧鈺騎著小紅燕先回了趟家,領著三夫人去劉禮抄書賣話本的書鋪,介紹兩人認識,簡單向劉禮描述了下他的新營生,然後騎著小紅燕回到縣衙——

開會!

南里縣每個村有村長,根據村落規模、人口,每三到五個村任命一名里正。

三百八十二個村,共八十四個里正,來了七十五人。

而管理杏花村的里正,好巧不巧,恰是徐勤的長孫徐寧楓。

那日徐盛讓“寧”字輩和“思”字輩的子孫到徐府跪堵寧鈺,徐寧楓聰明的躲了起來,這才沒被抓。

徐寧楓相貌平平無奇,給人一種老實斯文的感覺,比徐寧炆小三歲,今年二十七。

傍晚,徐寧楓回到杏花村。

時隔三天,三位族老又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