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名人軼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思謙剛準備起身,聽到宋伯玉的話,審視的看了他一眼:“說吧。”
宋伯玉馬上拜了一下,恭敬說道:“府君大人,花樂山與我簽有契書,若我在武館生死決鬥勝出,他要賠償一千兩白銀。
今日再見府君,您如松柏般高潔的品格令我慚愧。
您曾經告誡學生,‘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卻整日與人爭鬥,實在是太不明事理,愧對府君教誨。
願將這一千兩捐給知府衙門,助府君賙濟府城貧民。”
宋伯玉知道,花家的那一千兩白銀,大機率是要賴掉的,自己也不可能找花承議郎家索要,不如借花獻佛,直接交給府君。
而且,前世的古代,那些名士最喜歡讓一個有缺陷的人幡然醒悟,趁機刷名望。
宋伯玉覺得,自己現在的處境有些危險,不如讓王思謙刷個名聲,也讓自己安全。
王思謙彷彿重新認識了宋伯玉一般,緩緩起身,走到宋伯玉面前:“我曾經告誡你,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宋伯玉保持跪著的姿勢,聲音洪亮的答道:“是!府君大人,學生魯鈍,一直未能領會,現在才幡然醒悟,希望您能不嫌小子粗鄙魯鈍。”
周圍的文官,聽到這句話時,眼睛都有些亮,有些人更是小聲品味,覺得這句很有警醒之意。
就連面沉如水的花文敏花承議郎都恭維:“府君不愧是人物品第的第一流人物,隨口說出的話通俗易懂,發人深省,實在是佩服!”
此言一出,就像是開啟了某種開關,大小官員陸陸續續的跟著誇獎稱讚,更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官佐說道:“古有周子勸學,商明勵志;今有王府君勸善,伯玉捐銀!此事當收錄在《警世恆言》中,流傳後世。”
圍觀的武者,見大小官員都誇獎,也跟著熱議起來。
宋伯玉低著頭,繼續做恭敬狀。
王思謙表情依舊高深莫測,聲音溫和,竟將宋伯玉親手攙起:“你這學生確實魯鈍,不過你能記住我說的話並踐行之,也不算太笨。起來吧,回去以後好好幹,教人習武強身健體,少做這些死鬥之事,終究不好。”
宋伯玉聞言心中欣喜,有府君的這句話,他就能扯了知府衙門的虎皮,唬住許多人。
只要他別太過分,作為這個警世故事中重要的配角,不會有人為難他,那花承議郎更不敢給自己穿小鞋,如果他聰明,甚至會故意與自己交好。
宋伯玉努力控制住自己的表情,恭敬作揖:“承蒙府君不棄,學生今後必記住府君所言,不再好勇鬥狠,必多行善事,多積陰德。”
就在這時,花承議郎文敏走上前,長揖及地:“此事都怪小兒樂山,才造成如此事端,我治家不嚴,願再捐一千兩,賙濟貧民,聊慰亡魂。”
宋伯玉聽了後,不禁感嘆,薑還是老的辣,這官油子把行賄說的這麼冠冕堂皇,實在是令人佩服。
秀娘懵懵懂懂,剛開始惴惴難安,只時刻抓著哥哥,現在見哥哥竟與府君並立談笑,心中大為震撼。
荀飛鵬也有類似的體會,如果說宋伯玉武功精進,只是讓他吃驚,那如今搞的這一出,就是讓他震撼了。
想不明白其中關竅,但就覺得這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