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漢大將也。後被範強殺,將此刀入於吳。

這是陶弘景在《古今刀劍錄》一書中的記錄。

傳說此刀入吳之後,經過一番周折重新回到了張飛之子張苞的手中,終是為主報了仇。

再後來張苞三出祁山時,因馬失前蹄,墜崖而亡,這刀便傳給了其子張遵。

張遵不善兵事,可那時舉國無人,面對奇襲而來的鄧艾,他也只好持刀上陣殺敵,終是馬革裹屍、命喪沙場。

這刀於是又落到了鄉人手中,被供奉在了張飛廟上,享受香火。

直到西晉末年,該廟毀於戰火之中,自此再無此刀音訊,空留柳泉居士一句“其名不滅矣”以示後人。

“今天就讓這刀重臨人間!”

周川心想著,提筆揮出,將此刀前塵往事一一道來,又以其與張家三代的故事為鉤子,點出季漢興衰。

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奈何滾滾長江東逝水,時間如浪花騰湧,使得古今多少事,皆付了笑談中。

“呼……”

新增完合理性後,周川輕出了口氣,隨即從袖口中抽出草稿,簡單掃了幾眼,便開始構圖。

作為最易打造的卡牌品類之一,武器卡的製作確實是要簡單許多。

唯一有些麻煩的武器資料,對於周川而言也算不上問題。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忙,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度過,那時的鄉下沒有什麼娛樂專案,他就跟著爺爺聽說書。

什麼《三國》、《水滸》、《隋唐》、《說岳》、《楊家將》……就沒有他不愛的。

因為記性好,只需聽個兩遍,他便能記住武力排名、鬥將經過、武器介紹等資訊,常常能在傍晚“坐而論道”時,唬得一幫老頭髮懵。

他原本還只把這些事情當作美好的童年回憶,誰料今天卻是派上了用場。

不過他也沒有過於信任評書中常見的“三尺三寸”、“重三斤六兩”等資訊,一切皆為自己使著順手服務。

要知道,這一世的初中興趣活動中就有著武器設計的相關課程,他還在學成後將一.根木棍拾掇成寶劍模樣,那一日百里油花無菜頭,那一日街頭巷尾沒惡狗。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沒有人比他更懂武器打造。

“有點累眼啊。”

周川輕說著從心海中喚出一瓶水,洗了把臉後,繼續刻畫細節。

時間就這樣慢慢流逝,在經過反覆地打磨細化後,這張卡牌終於製造成功。

“兒時若是有此刀,村頭鵝狗皆膽寒啊!”

周川接過朝他飛來的武器卡,順勢一甩,一柄彩似堅冰、寒光瀲灩的寶刀便出現在了他的手上。

就這樣大模大樣地在心海中演練一番,過足了癮後,周川方才將其變回卡牌形態。

或許是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這柄疑似真實出現在歷史上的古刀沾染了一些神異,製成後竟達到了紫色評級,通體湧動著暗啞的光。

“不錯。”

周川輕說著翻過卡面,去看這張牌的具體資訊:

真名:新亭侯刀

品質: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