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張浚的投名狀
章節報錯
對於這樣的選擇,秦檜毫不猶豫,他當然選擇了對於自己最為有利的那一個選擇,那就是在大朝會上討論馮時行的提議。
當然他沒有傻到自己提出這個提議,因為他知道,提出這個提議的人最後肯定會受到清算,他替自己找了一個替罪羊。
秦檜擢升中書舍人勾龍如淵為御史中丞,勾龍如淵隨即在大朝議上彈劾馮時行,當然他不能彈劾馮時行妄議朝政,而是彈劾馮時行行為不端。
這是秦檜的策略。既然有人將宋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傳統和欽宗復辟這件事情攪合在一起,讓他秦檜左右為難,那麼他秦檜自然也可以將罷黜馮時行和欽宗復辟這兩件事情攪合到一起去。
秦檜的想法是,如果沒有人敢為馮時行出頭,那麼馮時行就直接被罷黜,自然他的提議就沒有人討論了,這也不算是違反大宋的一貫傳統。
如果有人替馮時行出頭,那麼就將那個人和欽宗復辟攪合在一起,這樣欽宗復辟這件事情也不是他秦檜提出來的,他的“罪”就沒有。
當然勾龍如淵的問題還是有的,他的御史中丞恐怕當的時間就不是很長,說不定會被罷黜,這就是他要付出的代價。
在這件事情之中,秦檜將自己撇的乾乾淨淨,如同一個不粘鍋那樣,這件事情從頭到尾,他似乎都沒有怎麼參與進去。
當勾龍如淵彈劾馮時行的時候,有一個人為馮時行出頭了,這個人並不是秦檜預計的万俟卨,秦檜本來預計,也只有万俟卨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攪亂朝政,但是似乎万俟卨還沒有到最後圖窮匕見的時候,他並沒有出頭。
出頭的人竟然是張浚。在秦檜眼中那個志大才疏,權力慾極大之人。
對於張浚的出頭,秦檜想了很久,都沒有明白張浚圖什麼。
在張浚倒黴之後,秦檜依然還是派人監視著他,秦檜知道趙桓根本不重視這個人,給他的只是普通的“聖旨”,連親筆信都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在趙桓的眼中,他甚至認為張浚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張浚在陛下時期坐過高位,這就意味著欽宗無法毫無保留的信任他,即使他這一次立下大功,他也沒有辦法恢復到過去的權力。
再加上張浚的能力雖然差,但是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主戰派,他在金人那一邊也不討好,金人也不會替他美言。
所以張浚不可能為權出頭。至於為名出頭,張浚更不可能,因為一旦牽扯到復辟這樣的大事情之中,成了還好,失敗了可能在史書中留下一個非常糟糕的名聲。
張浚的行動開始於他的上書:“凡事必有初,及其初而為之則易,無其端而發之則難。陛下即位,一初也;渡江,二初也;移蹕建康,三初也;自建康復還臨安,四初也。自趙鼎相,劉大中、王庶相繼去,今復獨任一相,召一二名士,凡事有當行而弊有當去者,又一初也。現先帝迴歸,是否歸位又一初也。”
張浚的上書可謂是沒有講任何的道理,他直接了當的將復辟這一件事情提了出來,絲毫沒有任何的避諱,甚至連馮時行都沒有提出。
他就是捅破最後的一層窗戶紙的人。
他上書的觀點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一個新的開端,都會有第一次,陛下的即位是第一次,渡江南逃也是第一次,任用獨相等也都是第一次,而欽宗回來之後能否復辟也是第一次。
他給了欽宗復辟一個道理上的基礎,那就是復辟是可以開先河的。
他成為了一個挑頭的人。
秦檜想要對張浚動手,但是他知道現在不是一個很好動手的時機,有了挑頭人之後,一些投機份子加入了張浚的“陣營”之中,因為現在完顏宗弼還在京口和陛下對峙,金人依然看得到非常大的贏面。
富貴險中求,這時候站出來雖然風險大,但是收益還是很高的。雖然這些人的地位不高,但是人數卻有一些,看上去也頗有聲勢。
秦檜自然不會這時候犯上“眾怒”,在他的眼中,現在這些人之中除了張浚沒有什麼重量級的人物,甚至張浚在他的眼中也遠遠不夠格,他所希望的就是等,等更多的人或者他想要對付的人跳出來了,再和他們一起算賬。
秦檜一點也不擔心情況有變,因為他知道欽宗復辟不復闢不是一個政治問題,人心所向決定不了任何的事情,這是一個軍事問題,只要陛下在戰場上頂得住,欽宗不可能復辟。
至於陛下在戰場上頂不住秦檜也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很乾脆的直接改換門庭,接受趙桓的提議了。畢竟他身邊還有眾多的黨羽,他還是有一定的利用價值的。
出乎秦檜的意料,万俟卨似乎耐心特別好,當越來越多的人和張浚一起上書的時候,万俟卨依然還是沒有動。秦檜決定不等了,他要開始收網,他想讓那些人付出代價,蛇鼠兩端並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在蛇鼠兩端的情況下想要將他秦檜放在火上烤才是最大的問題。
但是在秦檜動手之前,竟然有一個人先動手了,那個人就是張浚。
他接下來的上書簡直就是一個轉折,他提出了欽宗不配為帝,他歷數了欽宗的過失,更提出了靖康恥是欽宗一手所造成的。他的言辭是這樣的激烈,似乎欽宗不死不足以謝天下。
而這樣的人想要復辟再當皇帝他張浚第一個就不同意,而那些跟在後面討論這件事情的人都是一些沽名釣譽的卑鄙小人。
他的話語非常冒險,可以說就是當面在打臉欽宗了,而且他的言辭很激烈,得罪了很多的同僚。
但是他卻成功了,一時之間沒有任何人反駁他,沒有人想和一個瘋子理論,而且下一次再出帶頭人的時候,很多人會掂量一下帶頭人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張浚。
這時候秦檜明白了張浚的目的,這就是張浚想要重新起復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