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有兩個擔心,另外一個擔心就是金人跑的太慢,比如此刻正在兩淮的欽宗。

在兩淮地區,韓世忠儘可能追殺著紇石烈志寧的軍隊,因為每在兩淮地區殺死一個金人,以後和金人的作戰壓力就少上一分。

但是他對於兩淮地區的有一支軍隊絕對不會去碰,那就是欽宗的“禁衛軍”。

山不就我,我就山。雖然韓世忠沒有去惹欽宗的打算,但是他架不住欽宗想要來惹他。

不知道是金人的指揮系統出了什麼問題,或者是紇石烈志寧有著不一樣的打算,欽宗的軍隊竟然主動進攻了韓世忠的軍隊。

韓世忠第一次在戰場上留了手,他的打算是稍微在戰場上佔有一定的上風,然後將欽宗的軍隊“驅逐”出兩淮地區,完成收復兩淮的計劃。

他甚至聽說了欽宗的軍隊之中有不少的金人在指揮,他甚至做好了苦戰的準備。

計劃趕不上變化,韓世忠的手下可不是過去那些靖康之恥的軍隊,他的軍隊經歷過多年和金人的大戰,特別是最近和完顏宗弼的多場野戰,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要說在水上和金人打,即使在野戰之中遇到金人的軍隊也有的好打。

而欽宗的軍隊則不一樣,他的軍隊還是過去大宋的軍隊,而且還是靖康年間的那些廢物點心,裡面不少的軍官過去還是金人的家奴或者還在五國城吃風雪。

雖然其中有不少的金人,但是金人的數量不多,“含金量”太低,再加上金人適逢大變,心思也不在軍隊上,這些軍隊的戰鬥力還不如靖康年間的軍隊。

韓世忠體驗了一把“我還沒有用力,你就已經倒下了”。

他本來的計劃是用一小隊騎兵詐敗,讓欽宗的軍隊追擊,在欽宗的軍隊前後脫節的時候,吃掉欽宗的先頭部隊,讓他知難而退。

但是令韓世忠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誘敵騎兵一個衝鋒,竟然將欽宗的佇列鑿了一個對穿,甚至還有隱隱崩潰的跡象。

帶隊的隊將傻了,對面怎麼不按照劇本演出,不是對方應該列陣而戰,他發現騎兵衝不動陣列而自行撤退嗎?

這時候的他都不知道自己應該繼續戰鬥還是直接跑路。

幸好欽宗的軍隊替他做出了選擇。

因為欽宗的軍隊先崩潰,跑了。

如果金人沒有內亂,那麼欽宗軍隊中的金人或許還會組織起欽宗的軍隊進行反擊,至少崩潰不會這麼快,但是這時候金人已經不管不顧了。

韓世忠很後悔,他應該親自帶領誘敵的軍隊的,如果他率領誘敵的軍隊,那麼他就會做出他也跑的決定,而不是像那個隊將一樣,做出趁你病,要你命。

李顯忠和邵宏淵雖然平時都喜歡對著幹,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做出了一個同樣的決定,那就是帶隊掩殺。

雖然他們本能覺得自己行為有些不妥,但是他們發現自己並不是軍隊的主將,在戰場上攻擊自己的敵人是賺取功績的大好方法,至於之後的一地雞毛則輪不到他們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