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北伐結束(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韓世忠究竟有罪還是有功,怎麼罰怎麼賞,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同樣成問題的還有吳璘。
吳璘的北伐是成功的,因為他的確完成了在北伐前所做的承諾,將戰線推進到大散關一線,但是他軍隊的損失也是最大的,甚至差一點全軍覆沒。
同時彈劾他在戰場上弄權,排除異己,甚至想要豢養軍隊的奏章也堆的如山一樣高,甚至其中還有軍中高階將領張舜中的奏章。張舜中可是朝廷派在川蜀軍中的眼線,而吳璘竟然想要在戰場上害死他,這是對於整個大宋朝廷和文人的挑釁。
在沒有決定兩路主將究竟是功是過的情況下,自然也輪不到談論封賞了。
除了這兩個人外王友直和岳家軍餘部以及如何處理關鈴也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這幾個人太能跑了。
“其餘不問。”陛下的確在給他們的命令之中有這四個字,但是這四個字卻不能代表著能夠讓他們為所欲為啊。
這就好比有人被派出去當臥底,偶然跟在後面站腳助威,打個人什麼的肯定不會被問罪,但是藉著自己去過的身份去殺人放火那就肯定有問題了。
在那些文官的眼中,其餘不問這幾個字代表著的是他們可以稍微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在打仗的時候不按照陣圖佈陣,斬殺幾個不聽命令的小隊長,在他們眼中沒有接到命令就擅自撤退都已經出了其餘不問的範疇了。
至於跨區域作戰,從汴京行軍到和尚原,在這些文官眼中就是不尊號令的行為。陛下只給了王友直他們四個字,他們卻弄出了這麼多事情。
“韓世忠有罪!”
“韓郡王在戰場上有功,他的過失只是因為運氣差。”
“四川可不是吳璘的獨立王國,他到底想要學誰?”
“陛下如果不處罰吳璘,五代十國的教訓可是就在眼前。”
在這麼多的問題下,大朝議甚至比菜市場還要吵鬧。
因為每個人所處的地位和立場不同,導致了他們的觀點也不一樣,這其中不僅牽扯到了黨派的利益,還牽扯到了文官和武官的利益,甚至還有大宋的用兵傳統。
看到下面吵成一團,即使是孫權也有些頭大,雖然過去吳國也存在的派系,但是派系之間的關係卻沒有這麼混亂。
比如關於吳璘的問題,万俟卨和何鑄這兩個人絕對算得上是死對頭,這兩個人在處罰吳璘的事情上竟然會觀點一致,但是到了王友直的事情上,這兩個人的觀點又南轅北轍了。
孫權敏銳的發現了一件事情,作為朝堂名義上的領袖,也是朝中最有聲望的人,秦檜卻一句話也沒有說,甚至連自己的態度也沒有表明,而就是他的不作為,讓很多他的黨羽各執一詞,早就了朝堂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