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究竟要跑多快才能安全,你並不需要跑的比危險更快,你只需要跑的比自己的隊友快就可以了。

宋軍的將領都深諳這樣的道理,於是宋軍的撤退混亂了起來。

有了張舜中這樣的一個出頭鳥在,那些宋軍的將領就恨自己跑的不夠快,也紛紛撤退了起來。畢竟張舜中是第一個帶頭跑的,因為他的撤退導致了宋人戰局的惡化,他們的撤退只是權宜之計,讓自己的軍隊少受到損失,這不是罪過而是功勞。

所有的罪過應該在張舜中的身上。

逃跑的張舜中也想清楚了,自己是張俊的本家,張俊和朝中各個重臣特別是秦檜的關係相當好,只要自己拿出一部分的家產出來“疏通”,看在錢的份上張俊絕對能夠擺平這件事情。

畢竟他認為這場失敗最大的鍋是在吳璘身上。

是吳璘堅持要進攻,是吳璘帶領軍隊進入絕地,是吳璘故意隱瞞了情報,也是因為他和吳璘不合才會被放到這樣一個頂缸的位置上。

錯的不是他,是吳璘。

而且張舜中還打了一個主意,只要吳璘輸的夠慘,那麼最大的鍋一定是吳璘的,吳家兄弟把持川蜀已經得罪了不少人,朝廷中樞的那些人是不會放過他的。

這時候的吳璘也慌了,兵處在絕地,金人隨時隨地都會發動進攻,大部分的軍心已經崩壞了,他能夠唯一控制住的只有他自己的本部兵馬和他兒子吳挺的兵力了,甚至連姚仲都有些陽奉陰違。

“唐卿,事急矣,你必不能亂。”王剛中勸說吳璘道,“軍心已失,軍必不可戰,為今之計只有退軍。你必穩住姚仲。有他相助,金人必不敢逼。”

王剛中認為,吳璘手上還有一些可以戰的軍隊,只要這些軍隊抱團退卻,那麼金人也沒有辦法下手。

此外他認為吳璘不能露出驚慌的樣子,如果吳璘也開始慌亂了,勢必會亂了本身他還能控制軍隊的軍心。

“時亨,所言極是。”聽聞王剛中此言,吳璘也立刻振作了精神,他像是找到姚仲,請求姚仲率軍開道,又讓吳挺護衛王剛中控制中軍。

而吳璘決定親自率領五千軍隊殿後,因為他認為其他任何人殿後,很有可能在金人的攻擊下迅速崩潰,反而會給整個軍隊帶來滅頂之災,這樣的任務只有自己能做。

張中彥自然沒有錯過這樣的一次機會,當他看到了張舜中的行動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宋軍是什麼德行他太清楚了,他也打過當年的富平之戰,富平之戰宋軍是怎麼潰退的,作為當事人的他太清楚不過了。

於是他並沒有完全等待大軍集結,而是親自率領五千騎兵追殺宋軍。

吳璘的五五開屬性又一次發揮了作用,這一次他在兵力、士氣和戰力都處於下風的時候反而佔了一些便宜。

匆忙而攻的張中彥沒有想到吳璘會嚴陣以待,一時之間鼓聲四起。

吳璘命令手下調轉戰旗方向,擂響戰鼓,像是即將對張中彥發動進攻。一時之間張中彥不明宋人虛實,於是收軍後退,不敢向前逼進,於是吳璘結陣離去。

不過張中彥很快就回過神了,因為吳璘並沒有趁勢進攻,反而選擇了撤退,所以他料定吳璘手上不少軍隊已經渙散,能夠作戰的軍隊非常少,可能吳璘拿出來阻擋他的兵力已經是他所能動用的最後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