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論功行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紹興十二年,金人數辱於帝,帝怒,與金交惡。後,金復入寇淮西。眾人畏之,欲遷都避,帝不從。曰:“今日避,明日躲,何時休。金人若來,我自擊之。”
於是令張俊守廬州,自領大軍去建康,以為外援。金人數攻廬州不得,師老兵疲,於是帝乃出,戰於石樑河。
金有將名完顏設也馬,其出,帝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宋人奪氣。眾勸帝退,曰:“事急,請走。”帝曰:“兩軍相持,持者勝。”以戈自守,不退死戰。眾感其強,復攻之,乃破金人。
看著眼前的記載,即使是孫權都覺得有些汗顏,明明的一個局面兩敗俱傷,在史官的筆下竟然變成了他單方面的勝利。
孫權一直都覺得這一場的勝利有太多的陰差陽錯了,再打一次輸的就是他,在石樑河大戰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整軍隊。
宋人的軍隊看上去數量多,但是真正能打的卻不多,甚至這些軍隊數量還比不上金人,這也是每一次大戰宋人都會被金人打的大敗的原因之一。
為此,他在心中抱怨了趙構很多次,御前諸軍中最能打的岳飛部在岳飛死後逃散了不少,剩下的也沒有什麼軍心了,最能打的軍隊就被他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為了這些軍隊他曾經私底下問過嶽銀瓶能否有重新招攬回這些軍隊的可能性,不過對於軍隊嶽銀瓶卻說不出什麼,她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弟弟,希望她的弟弟嶽雷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出點力。
對於軍隊,孫權還是很上心的,他從來沒有將希望只放在一個坑裡,特別是這種帶有別人印記的軍隊。所以他決定自己練兵。
為了這件事情,孫權在石樑河之戰後第一次召開了大朝議。
朝議的一開始自然是獎賞和懲罰,雖然這一仗在孫權的心中算不得勝利,甚至是一場失敗,但是在大宋的眾人口中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既然勝利了就要論功行賞。
即使孫權心中對於這個勝利的成色不太滿意,他也只能預設了這樣的一個事實,因為這是滿朝文武的希望,更是宋人一掃過去陰霾的大好時機。
“石樑河之戰陛下先身士卒,大破金人,必然是首功,我們需要評出誰是次功。”在朝議的一開始秦檜就丟擲了一個問題。
首功自然是孫權的,即使孫權在臨安什麼都沒有做,他自然也是首功,更何況他真的在戰場上力挽狂瀾,即使他不是皇帝,他的首功也絕對跑不掉。
“秦相所言甚是!”
“秦相說的很不錯!”
秦檜在朝堂上的話語權相當大,他的話語剛落,朝堂上他的黨羽紛紛附和。
“韓郡王,您的意見是怎麼樣的呢?”秦檜的問題看上去是非常尊重韓世忠,其實這其中大有關鍵。
韓世忠也不是傻子,他雖然粗魯一些,但是對於政治問題看的還是非常透徹的,秦檜的這個小伎倆自然瞞不過他。
“老韓不知道誰該首功,因為我老韓在戰場上被金人圍住了,最後是陛下救了我。”韓世忠並沒有回答秦檜的話,但是他有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那麼韓郡王覺得陛下該是首功是沒錯的吧。”秦檜笑著問道。
“陛下救了我,自然是首功,知恩圖報這件事情我老韓也是懂的。”韓世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