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實至名歸!(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縣者,人口過萬戶則設縣令一人,秩千石,如劉備就曾被漢庭任命為平原令,平原縣就是一個大縣,有超過一萬戶的人口。
小縣不足萬戶者,設縣長,並且根據縣中戶口設定縣長品級,多者四百石,少者三百石。
而孫策所就任的柴桑就是一個小縣,所以他的官職為柴桑長。
而除了縣令/縣長之外,一般縣城之中還有丞、尉、典三職與縣令/縣長一同為縣中長官。
丞署文書、尉主盜賊、典知倉獄,皆秩二百石。
而四長官之下,則是諸曹負責具體的事務,零零總總大約有而近二十個部門。
這二十個曹雖然繁瑣,不過按照職能大概可以劃分為民政、財政、交通、軍事、治安、司法、教育以及衛生等八個系統。
而再往下就是各曹的一般掾吏。
所以一個縣衙的公務員大根據縣的規模有數十到數百的數量。
而柴桑身為中等小縣,就有一百餘個各級官吏,但是往日,這一百個名額被包括姚氏在內的七大家族瓜分一空,政令看似出自柴桑衙門,但是實際上卻出自七家豪族之手,而歷任的縣長也都成了擺設。
聽話一些的就被豪族手下當狗,安心的做幾年吉祥物,豪族們吃飽了也會施捨些狗糧。
而不聽話的基本上都步了現任柴桑長的後塵,無一不死於任上。
如果不是孫策當機立斷,果斷出擊剿滅姚氏,也必然不能倖免於難。
不過好在,隨著姚氏的覆滅,孫策乘勢遣散所有官吏後,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
“張業兄。”孫策稍稍收斂威嚴,換上一副和善的面孔,因為張業如今只是孫策的下屬,還並不算是孫策的屬下,兩個詞看起來相似,但是意思卻完全不一樣。
“下官在!”但是張業卻很有一副當狗腿子的天賦,自從成功抱上孫策這條大腿之後,他曾經暗暗下定決心,要一直抱著孫策的大腿絕對不撒手,因此卻變現的很謙遜,甚至可以說是諂媚。
“本官初至柴桑兩眼一抹黑,多虧了張兄為本官出謀劃策,這次之所以能誅滅姚氏,張兄可當首功呀!”孫策客氣的說道:“日後,張兄與我接觸的久了,就會知道本官不是吝嗇之人。”
“哪裡,哪裡,下官不過毫釐之功豈可與大人麾下虎狼之師相提比論?”張業聞言臉上笑容不由跟甚,越加覺得自己是賭對了。
“本官平日裡軍務繁忙,如今,柴桑官吏被遣散一空,正需要張兄這樣熟悉柴桑事務的挑起大梁……”孫策所言不由得讓張業一時之間呼吸都急促起來:“這柴桑縣丞之職還望張兄休要託退呀!”
“想我張業嘌呤半升,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棄,業願拜為主公!”張業聞言不由的感激涕零,直接拜倒在孫策腳下,拙劣的演技讓孫策看的直呼好傢伙,演技不夠,臉皮來湊是吧?
“哎呀呀,我若得張兄,何愁大事不成呀!”孫策連忙踉蹌著跑向張業,倉促之間這個武力值達到八十點的猛將居然不慎一下子絆倒在張業面前,眾人見此無不大驚前來相扶他。
但是孫策卻連連擺手揮退眾人,只是與張業相對跪坐,臉上真情實意流露,讓張業心中大為感動,當下決定將除了生命和家財之外的一切都獻給孫策,以此來回報孫策知遇之情!
孫策又說了幾句“掏心掏肺”的廢話,鞏固了一下自己明主的形象後,這才起身回到主位。
“目下,我手下人才稀少,正是需要張業這等賢才的時候,但是寧缺毋濫,我孫策麾下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夠相隨的!”
“孫河、呂範!”孫策又喝道。
“末將在!”孫河、呂範二人連忙出列領命。
“便任命汝二人分別兼任為我柴桑縣尉、縣典。”孫策命令道。
“如今柴桑官吏盡免,百廢待興你們三位要好好配合,一同完善柴桑政務,所缺吏員可自行從柴桑縣內挑選良家子任命,但是有一條!”命令下完,孫策又語重心長的向張業、孫河、呂範三人交代道,但是說著他又加重了語氣:“所選官吏不能與六大家族有任何牽連,還是那句話,寧缺毋濫!”
他好不容易才攜滅姚氏之威才成功撤裁掉所有官吏,怎麼可能甘心又輕易的被六族所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