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外患暫消。(第1/2頁)
章節報錯
酒宴中的赴宴者僅有兩人。
一者中年文士,四旬上下,一舉一動之間頗有溫文爾雅之風,只是兩鬢的斑白悄悄的表露出他的處境或許不像其表現出來的那麼安逸平和,乃是豫州郡之太守諸葛玄。
而另一人,劍眉星目,虎背蜂腰,英氣逼人,正是不見蹤跡多時了的孫策。
“我父為了朝廷之體面,天子之安危,捨生忘死,東征西討,沒想卻死於劉表黃祖宵小之手,此仇不報,孫策安為人子?”
“然小子身份低微,無兵無權,雖有一腔怒血,亦難以撼動二賊分毫,本想在柴桑穩步發展積蓄勢力,卻不想為那柴桑豪族姚氏所不容!”
“不得已方出此下策,望郡守大人垂憐,贖孫策先斬後奏之罪!”孫策以首叩地,淚流滿面,聲聲憤恨,使人不由得生出一股憐憫之感。
“唉!想不到汝竟有如此孝心,念在汝孝心可嘉,此事便就此接過罷。”諸葛玄嘆息一聲,似乎對孫策的遭遇頗為動容。
但是賣力表演的孫策心中卻其如今的處境瞭然於胸。不由得對其死要面子的作態有些嗤之以鼻。
豫章郡雖為揚州六郡之中數一數二之大郡,人口土地名列揚州前茅。
可是其域雖大,人口雖眾,但是其開發程度始終持續低下不便於居住,加之道路阻隔政令不通,又更兼有各縣鄉豪強林立,不服其管教。
而南方的山越也是頻頻反叛,時常劫掠而出,霍亂州縣,所以,諸葛玄疲於應付之餘,又哪裡管得了三百里之外的柴桑呢?
若說孫策的柴桑長之職乃是有名無實,那諸葛玄的豫章太守之位便更是名存實亡。
豫章郡守之政令如今已經難出南昌縣之外了。
不過,智者不興無名之師,為了減少將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只是一些該走的程式和過場而已,孫策還不至於懶到如此地步。
“只是劉使君畢竟乃是本守之故主,與我有舊,未免世人唾棄,本守萬莫不可與之為敵,既如此,汝當如何處置?”諸葛玄又是一番裝模作樣後,終於道出了自己正真的顧慮。
“此乃下官家門之私,自然與郡守大人無關。”孫策聞弦知雅意,立刻打消了諸葛玄的顧慮。
“伯符入席良久,尚未動筷,快嚐嚐我豫章的特產風味。”此言一出,諸葛玄果然如釋重負。連同稱呼亦輕鬆隨便了許多。
氣氛緩和之下,兩人推杯換盞之餘之間的關係亦精進不少。
“聽聞府中有貴客到訪,亮等特來拜見。”可是在就二人酒酣熱耳之際,一大一小兩名俊秀的少年不知何時立於堂外,拱手而拜道。
“哦?此二位可是貴府公子?”孫策亦還了一禮後,面帶疑惑的看向諸葛玄,心中卻猛地一跳“難道是……?”
“老夫無子,此乃吾兄遺子。”諸葛玄搖搖手道,只是看向二位少年的目光之中滿是掩飾不住的慈愛。
“小侄拙劣,冒犯闖出,是老夫管教無方,望伯符勿怪。”諸葛玄向孫策微微欠身,稍表歉意。
“豈敢、豈敢!”孫策連忙拱手謙讓,只是用餘光掃向稍大一點的少年的眼眸中精芒一閃而逝:“果然如此!”
“老夫為伯符介紹一番,長者乃吾兄之四子諸葛亮,幼者為吾兄之五子諸葛均。”諸葛玄向孫策介紹一番後,又頗有威嚴的向二子命道:“汝等既已擅入,還不拜見來客?此乃新任柴桑長孫策,爾等當以兄禮侍之。”
“諸葛亮(諸葛均)拜見柴桑長。”諸葛亮和諸葛均規規矩矩的一拜,顯示出良好的家風和修養。
“二位賢弟,無需多禮。”孫策亦是還了一禮。但是藉著這個機會看著眼前這個在歷史中名動華夏的千古明相,忠誠和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時,孫策心中不由一時感慨萬千,殺機四起!
“雖然諸葛亮此時還未成長,但是一個人的個性往往在年幼之時便已經定型,隨著其人逐漸長大隻不過是慢慢加深完善這個印象而已,以諸葛亮對漢室的情懷,在未來的某一天,必然會站在註定要於劉漢為敵的自己對面,必然是自己爭霸天下之路上的一所難關。這一點幾乎沒有任何意外。但是,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搶先出手提前扼殺這個幼龍又會怎麼樣呢……?”
“唉,我此次前來除了於諸葛玄求和之外,還有一件重要之事,萬莫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也罷,畢竟其人畢竟完全成長,尚有操作的空間!”孫策心中嘆息了一聲,打消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況且……!”孫策想到自己揹負的神秘空間後,心中不由得一定,接著便變得火熱起來:“我有系統的加成,未必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還是要先著手於眼前。”孫策心中卻是明悟非凡。
“我聞太守大人另有一侄,名曰諸葛瑾,有國士之風,甚是想要拜見,不知太守大人可否引薦一番。”孫策又是頓首一拜,道出心中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