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攤丁入畝。

已經觸犯了士族們的利益。

若只是一個龍陽,那幾乎沒有人會說什麼。

可現在,要向著整個江南,甚至是全天下推行。

這就讓他們不能再忍下去了。

雖說。

即便朝廷推行了變法,於士族們而言,還有許多可操作的空間。

但他們所思考的是,今日朝廷推行攤丁入畝,那明日會做什麼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想辦法阻止。

所以江南士族們來了,聽從了兩江巡查使王守元的建議,將這件事情給鬧大。

早在來京師的路上,就開始聯絡各方官員,上奏摺。

這樣做的原因,就是想讓那位陛下知道,士族的勢力到底有多大。

看似權力在皇帝的手中,但要真對起來,雙方之間到底誰是勝利者,那還說不定呢。

而效果呢,似乎也很不錯。士族們上京後,就聽聞那位皇帝陛下罷朝,同時宣佈閉關,整日呆在丹房當中,看起來已經不想管事了。

在他們的眼裡,這是妥協和害怕的預兆,因此心中無比激動。

想著繼續施展渾身解數,讓那些親近士族的官員們,全都聯合起來。

如此一來,那位皇帝陛下,肯定會知道。

變法,會對朝局產生極大的威脅。

然後真正開始妥協。

當然。

士族心裡也知道,反對變法,不能把矛頭,直接對準當今陛下。

萬一逼急了那位,對於他們來說,絕對算不上什麼好事。

所以他們很聰明的選擇了宋公文。

這位提出攤丁入畝,同時也是此次變法的主導人。

只要將一切,都歸咎於這位國丈,即便事情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也有緩解的餘地。

同時,那位皇帝陛下選擇妥協,總不可能直接承認是自己的錯誤吧?

讓宋公文成為風暴中心,才是最好的選擇。

到時候。

也能給那位陛下留有面子。

畢竟士族之人,也是讀過諸多史書的。

知道在最關鍵的時候,重要給皇帝臺階下,也就是推一個背鍋的人出來。

顯然宋公文,才是最合適的。

因此。

在接下來的時間。

士族們將矛頭直指宋公文。

不是派人上奏摺,就是聯合一些官員們,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施壓。

甚至於他們都在京師百姓中,散播不利於宋公文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