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論千古昏君,給小舅子封個侯爵?【求月票】(第2/12頁)
章節報錯
必須要多挖掘挖掘。
幫助自己一起敗壞大魏氣運。
這樣一來,在加上大運河以及魏直道消耗的國力,即便現在的大魏,國力正向著巔峰不斷進發,肯定也是扛不住的。
而如今正好遇上了科舉考試,自己一定要好好利用。
雖然現在已經進行到了殿試。
能到這一關的。
幾乎都是有才華的人。
可誰說有才華,就不能是奸臣的呢?
可現在,禮部這群人擬定的考題,太不靠譜了。
怎麼能選出朕需要的人才呢?
還是要依靠自己。
好在。
這幾天的時間,魏雲弈經過日思夜想後,也有了大概的方向。
大魏科舉制度呢,也延續了前朝,主要採用的是兩類題目。
一種叫做:貼經。
另外一種,則稱之為:策論。
所謂的貼經,就相當於填空題和做閱讀理解。
從各種儒家經典中,摘取一段,故意空出幾個字,讓考生填寫進去,然後簡單描述一下這段話的意思。
這相當於基礎知識考試,只有真正熟讀儒學經典的考生,才有資格進入下一輪的閱卷。
至於策論,就是擬定一個考題,自由發揮,寫下自己的見解議論。
換句話來說,相當於申論。
前者相當於來說比較簡單,通常用在鄉試,或者會試上。
殿試也會用到,但卻比較少見,畢竟殿試是最高規格的考試,意義重大。
但策論就完全不同了。
需要最大限度的開發自己的思維,寫出獨到的見解。
所以,也是殿試最常用的考試題類。
魏雲弈決定,此次殿試,就考策論!
當即,他定了定神,望向下方的禮部尚書道:“禮部擬的這幾道題目都不行,這是本朝第一次科舉,自然要與眾不同。”
都不行?
王倫聞言後,當即一愣。
他當禮部尚書也有幾近十多年了。
先帝時期的科舉,大多數時候也是自己擬定的,從來不會有什麼問題。
即便放到內閣,在太傅張正明的手中,最多也只是給出些意見。
可大方向是不會變化的。
不然。
王倫在擬定考題之時,也不會引經據典,動用聖人之言了,為的就是給自己的題目立足腳。
本以為此次進宮,陛下那裡肯定也能透過,可卻沒想到是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