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城西。

依舊是那座隱秘的院落。

宋公文和張正明再一次相對而坐。

二人沒有直接開口,而是各自飲茶,神情自然。

有關於兵部尚書的事情,宋公文在之前已經告知了。

因為他心中很是感慨,也對於某些士族有了極大的改觀。

尤其是那句‘兵部尚書,哪有對外妥協的道理?’

更是讓其心中有些欽佩。

在龍陽府變法的那段時間當中,宋公文看過太多不顧國法,壓榨百姓計程車族,那些人為了一己私慾,不管不顧,還勾結了白衣門,更是用心險惡。

可在經過這件事情後,他覺得有必要將士族區分開來。

在接下來的變法中,也要進行區別對待。

不能一棒子打死。

士族,也有愛國的嘛。

“林遠松此人,當年也是科舉出身,但並沒有像其他舉子一樣,直接走入仕途,而是選擇參軍,還做了一段時間老侯爺的親衛,性格上比一般的文官要烈很多。”

“他支援對高陽國用兵,說出那樣一席話,也在情理之中。”

張正明飲完茶後,見對方還在感慨,當即笑道。

宋公文聞言點了點頭。

能做到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的,都不會是什麼簡單人物。

但也因為對方的提醒,不由抬起頭,繼而道:“老師,學生現在只是擔心,萬一真的和高陽國開戰了,那遼東駐軍,也必須分出一部分心神。”

“如此,若草原部落再一次進行大舉進犯,雖然有老侯爺在,北境防線很難出問題。”

“可這對於朝廷來說,壓力太大了,學生擔心怕會發生意外啊。”

宋公文的擔心不無道理。

草原有十八部。

現在集結起來的只有十部。

還有其他八部,看似現在沒有任何動靜。

但顯然,他們在後面觀望,保不準會突然出手。

到那時候,能在短時間內馳援的,唯有遼東地區的駐軍。

只是現在又要和高陽國開戰,肯定是不能大動的,尤其在這時候,其他諸國又咬上一口怎麼辦?

也就是為何,在御前會議上,他並不贊同用兵的最大原因。

“如陛下所言,高陽蕞爾小國,不足為慮。”

“除非他們真的想要與我大魏結仇。”

張正明道:“但很顯然,他們並沒有這個膽子,因為承受不了全面開戰的後果,所以此戰,無需取得多大的戰果,只需要讓他們害怕就好。”

“而且,陛下說的也不無道理,面對藩屬國的無理要求,必須要展現出中原之主的態度。”

他很清楚,若是從某方面看,開戰並不是最明智的。

但實際上也需要給周邊諸國一些震懾。

“學生自然也明白。”

聞言,宋公文點了點頭,道:“現在就看,陛下要點誰的將了。”

在他眼中,對高陽國之戰,不用取得太大的戰果,只需要將那些人打疼就行。

且,即便大魏這一邊雙線作戰,但一百多年來所積攢的國力,完全耗得起。

反觀高陽國,就不同了,根本就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