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宋公文卻並不意外。

自家夫人也曾是大家閨秀,讀過書,當然能看懂裡面寫什麼,說不定還能給點建議呢。

良久,當宋夫人將這道奏疏全部看完後,臉上的神情,已經從之前的好奇,轉變成了凝重,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開口道:“老爺,您要改革稅制?”

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完全清楚這道奏摺的意義是什麼。

改革稅制,如果說簡單一點,那就是變法!

何謂變法?

就是指對王朝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

若進行的好,絕對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甚至讓一個孱弱的國家強盛起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宋公文會說,他這一道奏疏,關乎於國策了。

宋夫人前後看了一遍,當然知道。

若是將攤丁入畝施行下去,對於天下百姓,絕對是大好事。

只不過,她卻很擔憂,因為變法很難,途中會遇上不可想象的困難和阻力。

而且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歷來主張變法者,無論成與不成,幾乎都不會有好下場。

正因為知道其中危險,宋夫人就更加擔心了,不由道:“老爺,你才剛剛上任,就突然來這麼一道奏摺,這...是不是不太好?”

其實,她是想把話說難聽些的,但考慮到丈夫的心情,因此比較委婉,語氣也很溫和。

不過那句話中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希望對方,能暫時打消這個念頭。

“不好?”宋公文聞言,搖了搖頭,他自然知道妻子的用意。

但心裡卻不會接受,心想著,更猛的還在後頭呢!

當然,宋公文明白這種事情不能著急。

最好是徐徐圖之。

旋即,他望向妻子道:“你也不是不知道,如今朝廷上下看起來繁花似錦,一片盛世的模樣,可實際上呢?很多問題已經出現,就比如田地兼併之風,幾乎每個府地都在發生,這還是能查到的,還有那些查不到的呢?”

“如此長久下去,朝廷的稅收會越來越難,國庫的銀子也會一年比一年少,而解決這種情況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施行攤丁入畝,那稅直接攤到田地裡面去。”

“讓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沒田的就不交了,這樣,不僅能有效遏制田地兼併之風,還能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老爺您說的,我自然也明白,可就算摺子遞上去了,那些朝臣們會答應、會支援嗎?”

宋夫人繼續道:“而且即便答應了,老爺可能會遇上很多危險,壓力也會更大...”

她確實明白攤丁入畝的好處有多大,會給百姓帶來很多利益。

可想要做成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或許還會被某些人唾罵和干預。

要知道。

當初自家老爺,只因為年輕氣盛,就被打壓了。

還有在大理寺的十多年,同僚輿論,百姓也跟著不理解。

何況如今要著手進行變法呢?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不能相提並論啊。

宋夫人所想的,就是丈夫和兒女,能安穩渡過一生,並不想每日的擔心受怕。

只不過,宋公文卻這時候搖了搖頭,道:“大丈夫一生,有所為、有所不為,難道,就因為某些事情做起來非常難,有著重重阻隔,那就不去做,就放棄了嗎?”

“夫人,你丈夫我蹉跎數十年歲月,不想繼續浪費時間了,變法,勢在必行!”

有關錯別字,請各位書友老爺們提醒,風雪看到後會立即改正,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