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她,對小皇帝仍舊不曾放棄,一直想將小皇帝往正路上帶,儘教養之責,一方面更是因為先帝臨終所託。

可另一邊,奸佞之臣效仿,搏小皇帝歡心,好加官晉爵。

百姓叫苦連天,敢怒不敢言。

等到她反應過來,欲收回小皇帝手中權勢之時,早已來不及,反被小皇帝囚禁於皇宮之中,日夜折磨,不知何年何月,最終生了一場重病,臥榻不起。

凡有大臣諫言,悉數被殺。

之後再無人敢言。

就在這時,一個對朝廷忠心耿耿,身子體弱多病,從前冬日裡頭便是走上幾步都要咳幾聲的文臣,那雙只握過筆的手,不知究竟為了何事,頭一次提起了刀劍。

卻也因此,中了小皇帝的奸計,擔上了一個造反的罪名,死在無數刀劍之下,最後更是沒留個全屍。

一位三朝重臣,用盛寶齡從前交由人帶出宮,一份先帝留下的聖旨救下了裴家上下幾十口人。

小皇帝卻在裴家人在明知情況之下,賜下用裴辭血肉所做之物,命內侍盯著裴家人生生吃下,才肯放過。

而她,在聽聞裴辭死訊之時,悲上心來,烏髮變華髮,最終死在榻上。

這些夢一個比一個真實,就好像真真實實發生過一般,儘管她並不能真切的去感受。

可每次夢醒,都是一陣心驚與不安,好似這種事隨時都會發生。

尤其是其中一個夢,在裴府應驗了。

更是加劇了這種不安感。

盛寶齡無法想像,若是夢中的一切,全部都應驗了……

屆時會是何種景象。

盛寶齡心緒煩躁,將半個腦袋都埋進了湯池中,任由整個人被水淹沒,直到快要憋不過氣了,才起身。

她心裡卻已經有些想法了,且再觀望觀望,若是事態當真會如夢中那般發展,退一萬步講,也算窺得了天機,有了應對之法。

先帝所託再重,與黎民百姓相比,二者之間,便是先帝自己,必然也會選擇後者。

朝廷和百姓,需要的,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好君王,而不是一位暴虐無道的昏君。

小皇帝若是走正道,心性不壞,她自然有一天會將手中權勢交到他手。

只是,卻不能不留後手防著了。

她這位名下的繼子,只怕那乖順皮相之下藏著的,是怎樣毒辣的一顆心,絲毫不似稚子。

從湯池起身出來,蒹葭連忙上前,為她披上衣裳,一邊道,“娘娘,太妃娘娘來了。”

昨日太妃便來過了,只是被借歇息為由擋了回去,怎料今日又來了。

無非還是為了靜王的婚事。

眼看著月底靜王便要回邊境去,太妃豈能不急。

其實所有人心裡頭都清楚,靜王回邊境,有利有弊,於小皇帝而言,靜王戰功赫赫,聲望高,放靜王帶著兵權回邊境,等於縱虎歸山,弊大於利。

他想做的,是將靜王圈於汴京,做個閒散無權的王爺。

而對一直勢單力薄的太妃而言,想要的,是親兒子在身旁,護佑自己,因此,靜王留在汴京,於她而言,是利大於弊。

盛寶齡幾次避開太妃,其實也有意讓靜王回邊境。

蒹葭也大概能猜到自家娘娘的意思,因此幾次,都尋了理由,打發太妃。

而這會兒的盛寶齡,卻改變了想法。

或許,靜王,是該留在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