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年,初五都未到,靜王便有意離京。

這日盛寶齡剛起,用著早膳,太妃及小皇帝便先後來了慈寧殿,為的,都是有關靜王的事。

太妃雖對小皇帝不滿,可在靜王一事上,卻是持著相同的意思。

到了這個年紀,在這皇城中,只想有兒長伴於身側,子孫滿堂。

小皇帝忌憚靜王手中的兵權,以及邊境將士的對靜王的擁戴,自然想將靜王留在京中,豈肯放虎歸山。

太妃一言一句,滿是對兒子的不捨與盼望兒子成家的苦心。

“母后,兒臣也覺得太妃娘娘所言極是,皇兄年紀不小,是該成家了。”小皇帝頷首認同。

看著這本該水火不容的兩人,此刻卻你一句我一言,好似同一陣營了似的,盛寶齡心中頓覺好笑。

她若是太妃,絕不會將一己私慾加重於靜王身上。

明知小皇帝將靜王留在京中,絕不會有好事,卻仍然不願放靜王離京。

或許在太妃心裡,比起靜王的安危,她更在乎在這宮中過得是否體面,更在乎有朝一日,能否坐上此刻自己所坐的位置。

盛寶齡模稜兩可的應下了,只說,過些時日,召些年齡合適的世家女,進宮來瞧瞧,看看有沒有合適的。

太妃這才滿意離去。

說了些關心的話後,小皇帝起身準備離開之時,盛寶齡卻喚住他。

“皇帝,你身邊也該有個知冷熱的人,這次,便一同看看吧。”

“若是有瞧上喜歡的,就留在宮裡頭。”

盛寶齡說這話時,面上神情溫和。

小皇帝面帶笑意,抬手之間,目光,皆是對盛寶齡的敬重,他應道,“兒臣但憑母后做主。”

盛寶齡溫柔笑笑,“若是有喜歡的,只管同母後說便是。”

“兒臣謝母后。”

殿中好些宮人心中感嘆:母慈子孝,官家雖不是太后娘娘親生,卻勝似親生啊!

一旁的蒹葭卻是大氣都不敢出。

她只覺娘娘和官家頭上好似懸著許多把刀子,隨時可能往下墜落。

這尋常人家這般年紀大的,哪會像官家這般。

盛寶齡笑笑不語。

她自然會為皇帝挑上幾位適合的,讓這宮裡頭也熱鬧熱鬧。

過了正月初七休沐日,到了正月初八,朝中官員上朝,而與此同時,汴京城中,經過盛寶齡精挑細選的幾家達官貴族的世家女,得了太后懿旨,進宮相伴。

日子不長,其實最多也就個把月。

有些猜到,太后娘娘這是要為靜王選靜王妃了。

更有人猜,太后娘娘是要為官家選幾個知冷熱的身邊人了。

一時間,各世家,都暗暗的揣測著這位太后娘娘的心思,有的悄悄塞了好些銀兩給前來宣旨的宮中內侍,想探聽探聽是否有定了哪家姑娘。

可這些內侍的嘴,卻跟上了鎖條似的,死活撬不動。

盛家,盛寶黛接旨時,二房大娘子臉上都樂開了花,嘴裡嘟囔笑著,“便知道太后娘娘是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