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朝參。

太極殿外。

“聽說了麼?昨天晚上有刺客行刺皇上,被皇上一箭射跑了。”

“肯聽說了,皇上箭術無雙,區區刺客還不手到擒來,等抓到刺客一定要凌遲處死!”

“不對呀,我那大侄兒昨天晚上就在皇上身邊,說是楚王殿下使用一件神秘暗器擊敗刺客的。”

“放屁!楚王李祐不過七歲,而且性情乖張、紈絝、親近奸邪之徒,怎麼可能有如此勇武?”

“沒錯,真要是楚王擊敗刺客的,我權萬紀名字倒著寫!”

權萬紀和幾位御史臺官員正在閒聊。

“權大人有魄力,剛正不阿,直言進諫,真乃我等楷模!”

“那是,要不然皇上也不會將權大人從潮州長史調入御史臺任治書侍御史了。”

“權大人日後多半能主持御史臺事務,還請多多關照啊!”

....

面對一眾同僚的恭維,權萬紀笑著謙虛道,“哪裡,哪裡,這都承蒙皇上厚愛,萬紀只有效死命而已。”

這個時候,宦官王令走了出來,“權大人接旨。”

權萬紀連忙跪下。

“治書侍御史權萬紀,有正直節,以萬紀為楚王師,以匡正之,勿讓朕失望!”

“啊!”

權萬紀直接傻眼了。

“王公公,我現在還是漢王的老師,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請皇上另選他人吧!”

王令道:“漢王那邊,陛下已經讓秘書郎岑文字岑大人去了,權大人接旨吧。”

“臣...接旨!”

抗旨那是要殺頭的,權萬紀只能黑著臉接下來。

漢王李恪勇猛果敢最像當今皇上,雖是庶出,但也是有機會問鼎帝位的,但楚王李祐完全就是爛泥扶不上牆,自己要是去教,無疑是跳大坑裡面了。

不行,絕對不能就這樣放棄,得回去之後和漢王、楊妃商量一下,想一個完全之策再說。

“眾臣朝參!!”

唐朝朝議,由三省宰相、六部大臣,以及部分皇家親王上朝參加。

朝議,是指古代中國皇帝召集重要官員在朝堂開會,討論國家軍國要務,大臣暢所欲言,最後仍由皇帝決斷的制度。

三省六部制議事制,實際界定了唐朝參加朝議的官員範圍,一是三省宰相,即負責起草詔令的中書省、負責執行決策的尚書省、負責封駁審議的門下省的最高官員;二是六部大臣,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大臣;三是皇帝本身肯定是要參加的,而一些已經在朝執事皇子、皇親也參議朝政。

按照制度規定,唐朝朝參有三種不同的舉行時間和形式:一種是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最隆重,朝會參加者最多,有王公諸親、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蕃國客使等,朝賀結束後並有宴會。

其次是朔望朝參,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在監察御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儀唱贊下行再拜之禮。

最後是常參,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