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過完年我接你去我那住一段時間怎麼樣?”

“哎,不去了,你那房子都長得一樣,根本摸不清路,還是家裡方便……”

勸說無效,李羽只能聊一聊其他事情打發時間。

……

圩子,是一種比較封閉的傳統聚集區,一條圓形人工河把裡面的住戶和外面隔絕開,中間只留一條道,在古代就是絕佳的防匪工程。

圩子裡的人家都是一個姓,往前推三代都是沾親帶故,鄰里關係比較和諧,凝聚力強。

地利加人和,在古代,土匪最頭疼的就是搶這種地方。

因為面積比較小,只有四五十戶李姓人家,所以叫李小圩。

知道李羽回來了,圩子裡不少人都抽空跑過來看看這個混出頭的大侄子。

沒別的意思,真的就是看看,和進動物園看猴子的心態差不多。

李羽真是謝謝老爸老媽了,在老倆口的宣傳下,李羽儼然已經成為李小圩新生代裡的成功典範,和別人家孩子李二蛋一樣。

“小羽回來過年了啊。”

“嗯,才回來。”

“聽說你都開公司了,管著好幾百號人,你那個公司是幹什麼的來著?”

“開站的……”

“哦,我兒子就整天上網,不好好學習,成績一塌湖塗……”

&nm,你這讓我怎麼接?

天被聊死了。

“叔,來,抽根菸。”

以上就是日常尬聊模式,一邊接受著長輩的詢問,一邊不停的遞煙。

躲過了苦力活,熬過了大爺大媽的轟炸,世界總算是安靜了。

接下來是祭祖,不過沒有電視裡那麼濃重,只是老李帶著李羽,兩人拎著一堆地府的鈔票,在爺爺墳前燒紙。

不只是給爺爺燒紙,那些逝去的親人長輩,只要還能被記住名字的,都會畫個圈燒一攤紙。

只是最近地府的經濟環境估計不太好,鈔票貶值嚴重。

以前燒紙的面額都是100元,現在動輒都是100000000元大鈔票,和辛巴威有的一拼……

忙忙碌碌,時間來到大年三十。

今年的團圓飯,和往年一樣,因為奶奶在李羽家,所以二叔李大貴一家依然是和李羽家在一起吃團圓飯。

只是今年的伙食檔次明顯提高,老李終於如願以償的喝到了珍藏茅臺。

不容易啊,倉庫堆了幾箱子茅臺,天天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就是喝不到,老李都快饞出病來了。

酒過三巡,李羽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就成為了主角。

二叔和二嬸兩人常年在工地打工,二叔是工地的大工,二嬸則在工地做後廚,兩人文化程度不高,屬於典型的吃苦耐勞型農村人。

李鐵也差不多,學渣一個,高中唸完就去飯店做了學徒,算是繼承了二嬸的衣缽。

這一家人以前也沒什麼崇高的理想,二嬸唯一的想法就是多攢點錢,給李鐵在縣城買一套房,然後娶個媳婦早點抱孫子。

沒想到命運女神在這一年光顧了二叔家,在李羽的帶動下,李鐵辭去了旱澇保收的廚師工作,開始了夜攤老闆生涯。

這還不算,李鐵年後要加盟奶茶店的事情二叔二嬸也是知道了。

對於李羽能一直帶著自己兒子做生意,二叔和二嬸都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