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萬人空巷(第1/3頁)
章節報錯
金陵城,日報社的大樓裡。
社會事業部,記者小劉整理著近期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項。
本來這暑期,小劉最聚焦的社會事件就是“孩子落水”這樣一個暑期難以避免的沉重話題,每次她都善於捕捉到最新發生的孩童落水事件,然後以自己生動的筆觸報道出來,讓家長們受到案例警示教育。
這會兒,她翻騰著從警片兒那裡找尋來的一片片社會事件兒,嘴裡是驚訝道:“班頭兒,今年這暑期挺安全了啊,都沒有見到下面有什麼落水事件上報。”
旁邊喝著茶的班頭兒呲溜了一口茶說道:“今年兒這暑期,孩子都不興出來玩兒的,就我自己家那個,成天兒守在電視之前。”
記者小孫好奇問道:“怎麼了?今年兒孩子都喜歡待在家裡看電視了?”
班頭兒一聽這話,就放下茶杯道:“小孫啊,你這工作是拼,但是呢也要多接點兒地氣。”
小孫仰著臉:“誒,最近有什麼事兒是我不知道的?”
班頭兒從一旁的報紙堆裡抽出一張,擺在小孫面前道:“嘍,在咱們省臺播出的劇,基本上報紙上每天都有一個板塊在報道呢,這都沒注意?”
記者小孫拿起這報紙一瞅,赫然醒目的就是“仙劍”兩個大字,隨而恍然的說道:“原來是這部仙劍啊,是聽說過一嘴,怎麼,很受觀眾們歡迎?”
在媒體行業領域,有一個詞叫做“資訊孤島”,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理解,在媒體行業就在於:該詞是形容媒體從業者只在自己關注的領域瞭解深入,但是對於領域之外的事件,卻只是一知半解,或者說熟視無睹。
小孫就屬於這種型別,儘管每天在她這裡是梳理過大量的資訊流,但是除了她工作感興趣的之外訊息,都是被下意識的給忽略了過去。
班頭兒聽了小孫這話,就嘖嘖道:“不是我說,小孫你這一點兒也不像個年輕人,我這老頭子都還跟自家孩子每天看上兩集呢!這麼一看啊,這劇豈止是火,是萬人空巷!”
這話讓記者小孫聽得愣愣的。
忽然間。
她的腦子裡靈光乍現的冒出一個想法:既然最近小孩子都蹲家裡看電視不河邊玩水了,那要不自己今年這夏天換個關注物件?比如在夏天這個聽同事講有萬人空巷勢頭的電視劇?
說幹就幹。
當天傍晚,穿著件風衣、戴著鴨舌帽,小孫一個人揹著臺相機,開始走街串巷起來。
來到秦淮河畔後面的巷子裡。
路上燈黑,時而有洗腳按摩店的粉紅燈光照耀著一角。不過往常熙攘的巷子,這會兒果然是少了許多人。
透過粉紅燈光下的玻璃門,小孫就看到有幾個絲襪女人正坐在凳上,磕著瓜子看著電視,電視裡的內容:正是播放著的仙劍畫面。
嘖嘖!
沒想到,一部劇還有能改善社會生活風氣的作用。
小孫心裡感嘆著,走過這條洗浴按摩街之後,換了一個居民集中區。
按道理,往常這晚上天熱的,不少家庭為了省電風扇費用,是都喜歡在外納涼。
可是眼下,偌大的巷子裡,時而只有土貓溜達而過,小孫不由得緊了緊衣服,還有點兒小怕忽然躥出一個人影。
喵嗚——
忽然的,一聲淒厲貓叫在夜空中響起。
呀!
記者小孫頓時跟擰上發條似的,頓時撒開腳丫子一路往前跑,這巷子裡太恐怖,往常挺熱鬧的一地界兒,現在怎麼感覺整得跟一鬼巷似的!
直到來到巷子連線主路的巷子口,眼前恢復成一片的豁然光明開朗。
再回頭看看往常這熙攘的夜間巷子,小孫情不自禁的感嘆:“哎呦,這部劇可不得了。”
發出此感慨的,不止是小孫一個社會記者。
其實,在《仙劍》火爆全國的這些日子裡,諸多城市的記者,也都是在關注到各自城市裡萬人空巷的這種勢頭。
而這些關注,最終化為了報道上的一篇篇觀察報告:
“很難想象的是,在鴿子樓大小的閣樓裡,孩子們會忍受著夏日裡的悶熱,就為守在電視前觀看一部電視劇。這股從七月中旬開始刮起來的《仙劍》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在改變著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觀察報》。”
“當代年輕人為什麼當下熱衷《仙劍》,一部從遊戲改編而來的劇,匯聚著來自於內地、港島和灣島三地的年輕面孔。從已播劇情來看,講述的是一群少年面對勢力龐大邪教、女媧後人拯救世人的故事......與之前神話題材劇所不同的是,《仙劍》是在歌頌犧牲、理想和博大,立意很高遠——劇評人‘風吹過的樹’談《仙劍》。”
“我們從開年春天就開始拍,是從穿著羽絨服一直拍到穿著短袖的夏天。池塘相遇的那場戲,劉茜茜凍得直哆嗦,出來的時候掐腿都沒感覺的。等拍到南詔決戰的時候,流血的道具配著夏天的炎熱直接就是黏糊糊的沾手——來自主演林意的獨家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