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是王道。

在內地影視市場日趨上揚的年代,這句話,就是真理。

看到《新聊齋》最後一部單元劇的首播收視表現後,業內人就明白:這部聊齋改編劇收視率,在收官的這一部也是穩了。

嗡嗡——

助理孫濘打來了電話。

接通後,電話那邊就快樂道:“林哥,快上網看你的貼吧!”

其實在林意成為唐人藝人後,公司方面就讓他在部落格、貼吧、論壇等多個社交平臺上註冊了相關的藝人賬號,用以作為集聚粉絲的一種平臺。但一個人精力有限,多數只習慣在一兩個社交平臺上登陸,而其他的大多賬號都是公司在運營。

就例如孫濘這會兒打電話來讓林意看的貼吧,作為零三年底上線的一款產品,註冊之後大多時間就是她這位助理在日常運營著。

這會兒,林意是輸入賬號和密碼,登入進去後,訝然的發現:好傢伙,這粉絲關注量這前後倒騰裡也破一萬大關了。

林意調出QQ對話方塊,挺驚訝的敲字道:“貼吧裡粉絲都這麼多了?”

孫濘滿是笑意回覆:“之前只有六千多個關注,就昨晚小倩播出後,吧裡是猛增了四千餘個!”

說這話的時候,助理有種小小的無奈,這也就是自家藝人不願意公司買點資料,不然也不會在開號以來長時間的只緩慢增長到四位數的關注粉絲量。

其實,像藝人運營裡的眾多事,新簽約進來的年輕藝人一般都是接受安排刷點資料的,但自家藝人在公司內話語權挺特殊,蔡老闆也就聽了林意對於買粉這件事的倔強堅持。

看了助理這回復,林意臉上是浮現一抹笑意。

果然,電視劇的播出就是粉絲增長的助推器,自己面孔藉助於電視傳播進千家萬戶,從而在源源不斷的吸引著新粉加入到交流群,而這樣的助力期會維持到播放結束。

林意滑鼠輪滾動著,入眼看到了不少關注粉絲髮出來的最新帖子,是表達著對演員角色的喜愛。

“挖到一枚新演員,帥氣的燕赤霞!”

“習慣了午老師的糙版燕赤霞,猛然小生臉讓人養眼,一開始獨立坐在山巔之上的一幕場景,好有孤零氣質的感覺。”

“雖說三角戀毒是我沒想到的,但三位新面孔,養眼是足足的。”

“新報道加入林意貼吧大家庭,看到燕赤霞後才留意到,看關注粉絲量,我是第8887個關注的誒,想知道四個八的幸運兒是誰?”

“第9689位的加一。”

“我也是因為燕赤霞這個角色入坑的,很新穎的感覺。”

“……”

林意知道孫濘那邊為什麼是讓自己看貼吧了,因為在這些的評論裡,是有認識他這樣一個新人演員的喜歡。

用一個專業的詞形容,這叫:入坑!

是身為運營者,最想象看到的現象。

林意看了看貼吧裡的這些評論,評論下面顯示出來的使用者,不少都是源自於粵省那邊。這是必然的,畢竟電視劇在其省域範圍的頻道播出。

而這些關注是粉,情感上自然偏向於林意,所以是讚美者居多,當然也會有黑粉來關注的情況出現,但畢竟是少數。

與此同時。

除了新晉入坑關注粉對“林意”這位新人的關注外,貼吧裡另一片大量出現的討論是有人注意到字幕裡在演員、編劇和音樂總監三次出現“林意”字樣這件事。

就有人將片尾致謝幕的畫面給截圖下來,然後放在貼吧裡問道:

“話說,這謝幕裡是有重名麼?”

“我都沒有注意誒,居然有三個一樣的名字。”

“應該吧(不是十分確定)!”

“同一個人嘛(難以置信)?”

“怎麼可能是同一個人的......”

普通粉絲們的資訊收集是侷限的,尤其是習慣於在某個社交平臺裡交流時,資訊的獲取也會逐漸拘束在平臺裡。他們自然不可能像劇評人或業內人一樣,在出現這樣的認知困惑時可以直接拿起電話去詢問一番,然後大為驚訝。不過也是有人在網上翻出了疑似的證據,這讓貼吧裡的討論就是更熱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