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有一個優點,就是會自我分析思考。

這會兒,低頭看著中介們給出的店鋪,將這些點位在地圖上標記出來後,他發現,其實中介給出的這些位置,不少並不是弄堂裡,而大多是老式樓盤的店鋪。這比起弄堂里老商鋪,水電交通條件自是不錯,地理位置也都尚可。相應的,價格會比弄堂裡的高出不少。

可是,自己要那些老式樓房作甚?一時半會兒又拆遷不了!

選址弄堂,雖然“開奶茶店”是初始動機,但根本動機其實還是五個字:吃拆遷紅利。

至於奶茶店,除了滿足一下“初來乍到想搞波事業”的心理所需之外,更像是一個掩蓋後續拆遷解釋的幌子:以奶茶門店連鎖經營選址,做一層裝飾。好讓拆遷辦到時候一看,哦,這是創業小奶茶連鎖店,從一個母點往四周發散,湊巧就散落在落後又相對便宜的弄堂鋪子裡。

這個吃拆遷紅利的度也必須掌握,適度而行,動機必須合理。

不然,屆時,某機構一劃拆遷地帶發現:誒?怎麼會有這麼多地皮建築屬於同一個人?事出反常必有妖,不行,得抓來研究研究!

那麼,基於這個根本動機,林意就發現,其實這安家的中介們介紹了半天,自己是被轟炸上來的一大把量房源資訊給衝暈了頭腦,跑偏了方向。

他啪一下一拍大腿,自己要中介們嘴裡不斷強調的產權幹啥呀!

剩餘產權時間越長,價格自然就貴,商鋪畢竟是隻會下蛋的雞,這是簡單至極的道理。而眼下這些中介不提弄巷裡的商鋪,估摸著就有剩餘產權不多的考量在裡面。所有人都很清楚的一件事是,產權一沒,續用手續一時間辦不下來,就很可能在之後的拆遷補償裡就會大打折扣。

可問題是,隨著滬都城市大踏步發展,中心區域愈發要向老城區、老弄堂要發展空間,日新月異的滬都城市拆改工程就在三五年之間。

所以,既有吃拆遷紅利的打算,自己要那長達十幾二十年的產權期根本無用嘛。

林意念頭通達了,只是這貨一拍大腿,倒是差點把旁邊中介和大堂妹妹給整不會了。

不管身旁中介和大堂妹妹怎麼想,林意開口直言道:“你們剛才的報價,都超出我預算了,動輒十萬,要是在添上二十萬,一些不錯的兩室一廳住宅都可以直接拿下。”

“啊哈哈......我們這裡的商鋪資源,地理位置都是很不錯的啦。只要盤下來,生意老主顧自來。”

中介聞言,有些打著哈哈的笑,本來嘛,看著林意一身體面、年輕子弟,瞅著像是體驗生活的這個模樣,想著能宰一刀是一刀。結果,並不買賬,對方似乎有著比臉龐不相符的成熟。

“我需要去外面再打聽打聽。”

林意一聽這話,起身欲走,既是故作姿態,也是他有時間,根本就沒打算一家定論,而是要多走多看後再去做決定。

“誒,別急別急,有買有賣嘛,這個只是房東在我們這裡的預價,價格上,我們還是可以跟房東繼續談的,可以談的。”

中介們看到林意起身,有點兒小急。

明知道這個小赤佬可能是故意為之,但是這麼年輕的購房客,自己的中介生涯也是第一次見,年輕就意味著消費衝動,推兩把,指不定一單生意就成了,這個月的開門紅就有了。

聞言,林意拿起一隻紅筆,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並給出理由道:

“噥,店鋪位置的大體範圍就類如這樣的弄堂裡就好,老弄堂裡可是聚居了不少上班族,平日上下班人流量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