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中確然藏著無數金銀珠寶,賀相山聽了,露出一個果不其然的表情:“怨不得那神宮盯我們盯得緊,想來是不知從哪兒得了訊息,懷疑前朝皇帝將藏寶圖給了咱們賀氏先祖。”

可即便如此,賀氏手中有圖這事,卻是萬萬不能認的,認了就如手中持寶還偏要拿出來炫耀,總歸會招來各路人馬的覬覦,便是高高在上的那位帝王,也會立時對賀氏再生疑心。

可只要他們不認不說,便是神宮懷疑,也無旁的法子。

但凡神宮還惦念著這寶藏,便不會主動透露給旁人,引得別人一同爭搶,這賀家也就暫且不用擔心惹來旁的殺身之禍。

更何況,如今那神宮徹底失了在南方的勢力,又被朝廷盯上,以後便是眾矢之的。

姚州這一役之後,賀家便不再如同那般默默沉寂,這神宮若想再動手腳,就更難上幾分。

歷朝歷代的藏寶之物,一旦出世,便是血雨腥風。

於如今賀氏而言,這哀牢山中的寶藏,並無什麼用處,反像個隱含危機的火藥,可有朝一日,這道火藥,未必不會成為賀氏的助益。

說罷銀生之事,賀相山便講起了郢都傳來的訊息,他將桌上的一封詔書遞給賀令姜:“你瞧瞧。”

是皇帝的詔令!

召臨川賀氏家主賀相山入朝為官,任御史中丞,協同三司共查私售鐵器案。

這私售鐵器案不難查,說白了幕後的主使就是那神宮之人。

但皇帝要的不是這個結果,他是要肅清大周官場,將後面的人物都一一揪出來。

經了誰的手,從什麼途徑,哪些人同神宮有關聯……

這些東西要一一查清,不是件容易的事,且背後牽扯的人物利益或許更是複雜。

拔出蘿蔔帶出泥,對著大周官場這些人,有些人查的了,有些人卻未必有人願查、敢查、深查。

但賀相山不一樣。

臨川賀氏已經離開大周官場近十五載,人脈或許還有些許,但和官場這些人物的牽連卻遠遠不如其他官員那般緊密。

他在官場上已無朋黨,說白了,能依靠的也只是一個皇帝而已。

而此時的臨川賀氏,又想重回郢都,再入官場,這麼一把遞上來的刀,皇帝又怎能不抓住用呢?

由他來參與審查此案,最合適不過。

賀令姜將手中的詔令收起,遞還給賀相山,眉眼中也盡是笑意:“恭喜阿爺了!聖人這番下的本,不小。”

“是呀。”賀相山點頭,“雖只是一個御史中丞,可在朝中也是各黨派爭破了腦袋要拿的位子。”

雖然並非肥差,然而這般能監查彈劾百官的官職,哪位朝廷大員不想在裡面安排點兒自己的人手進去呢?

皇帝這番,確實是要高高捧起賀氏,好為他所用。至於待揪出了神宮逆賊,肅清了大周官場,賀氏這把刀還有沒有用,便全憑他的心意了。

賀氏這一遭去郢都,是險棋,可他既然下了決心,定然要為不甘再繼續沉寂的賀氏族人爭出一條出路來!

(第二卷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