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如今既然知曉了梅氏與神宮的關係,那兩者必然都得拿下,不可再任其逍遙妄為才行。

皇帝將手中的卷宗收起,放到桉上,抬手凝眸望向蕭令姜:“梅氏與神宮的事,朕知曉了。只你剛剛說的,此事還與永穆有關是怎麼一回事?”

他頓了頓,眼中微閃:“可是太子與皇后也牽扯其間了?”

皇后與太子身上亦帶著前朝血脈,雖然已然微乎其微,可梅氏要借他們行事,也未嘗不可。

將他這個皇帝掀翻了去,直接扶太子上位,而後再立個梅氏女為後,生下一名淌著梅氏血脈的儲君。

如此一來,這大周依舊是梅氏的天下,是前朝皇室的天下。有朝一日,他們若想改朝換代亦未嘗不可!

也或許,從身上流淌著梅氏血脈的皇后被選為皇子妃,而後逐步成為一國之母時,他們的計劃便已經開始了!

皇帝面上神色幾經變幻,不過幾個彈指間已然想出了許多。

蕭令姜看他寒霜覆面,神情愈發凝重起來,便知其想到了何處去。

說實話,當知曉永穆乃梅氏之女時,她心中也有這種猜測。

於梅氏而言,這無疑是最方便也最省事的法子。

太子不當用,儲君之位及及可危之時,永穆便出現在其身旁,一步一步借外界之手除了端王,而後又逐步贏得太子倚重。

從這一步來瞧,梅家似乎已經將一枚至關重要的棋子安插在了太子身旁。

只是,梅家要行此法,便不該放任神宮動搖大周國本,引得北境、南面接連動亂,又在境內掀起民亂、設下疫病。

接手一個四分五裂、動盪不安大周,對太子、對懷了別樣心思的梅氏都無甚好處。

除非……他們並不打算從太子這處入手,亦或者這個法子並不是他們心中設想的最優之法。

蕭令姜不禁又想到了梅九郎,那位傳說中身子羸弱卻天資出眾的梅家嫡長孫。

梅氏若想借太子來謀奪皇位,非兩代而不可得。且朝中那般多的大臣又不是傻的,即便太子登基想立梅氏女為後,此事怕也難以推行,更遑論要再立一位流著梅氏血的儲君?

即便可行,梅氏此後若想再改朝換代,也要留下亂臣賊子的名聲。正如那篡了曹魏的司馬氏,縱使立了新朝,在史冊上不也要受人唾棄?

自古以來都講究個名正言順,稱王為帝者尤其如此。國君理政要冠天子之名,漢時高祖劉邦起事亦要藉著斬蛇起義、赤帝之子的名頭。

梅氏……怕是未必想要汙名吧?

可換種方式呢?

在梅氏與神宮幾十載謀劃之下,大周國本若是持續動搖,百姓受災受難,說不得便能叫他們尋找機會推翻重建,背靠梅氏和神宮,梅九郎屆時振臂一呼,便能一呼百應、起義成事。

這種法子雖則麻煩了些,卻能謀那一份名正、民心,如此也才能走得更加遠。

蕭令姜沒有立時回答皇帝的問題,她也沒辦法立時斷下結論,而是順勢問他:“皇伯父,您覺得梅氏會選哪種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