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那七八年前的初次穿越(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小青口中聽來的,再加上自己的腦補,周午基本理清楚了當初發生的系列事情。
然後,為了鞏固記憶,周午在心裡邊,給自己講了這個真實的故事。
七八年前,自己……也就是周午從天而降,落於永州城中,砸破了永州司馬柳宗元的府邸屋頂。
當時周午半死不活,但身體已經在慢慢的自行癒合,柳宗元見到那種詭異景象,還以為這落下來的是一隻妖。
周午不認得柳宗元,但這不妨礙他知道柳宗元是本地的一個大官。
當官的,就算是被貶的官,手裡也還是有不小權力的。
而有權力,才能更好的辦事,才更容易幫到自己。
所以周午打算抱好這根大腿,利用其幫忙,讓自己儘快恢復傷勢。
但以當時的身體狀況,武力肯定是用不了的,所以只能用一些比較斯文的手段。
而讀書人的事情,最是斯文。
從柳宗元的言語談吐中,周午得知這個官是個讀過不少書的文化人,所以他打算把自己也裝成一個文抄公……不,文化人。
於是周午吟誦出了,自己腦海裡記得比較深刻的半篇詞文。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詞,來自於幾百年後的大宋,柳宗元當然不可能聽過……
所以當他剛聽到時,便不受控制的,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其中,只感覺渾身汗毛都豎立了起來,毛孔舒暢中混合著肌膚的顫抖,那是一種文人才聽到絕世篇章時,才會有的感受。
在那一刻,柳宗元決定了,一定要救下這個人,無論付出什麼代價。
不光是因其文采,更是因其那份……和自己類似的心境。
只不過,自己沒有人家豁達,所以才更是佩服。
事後,當週午得知對方就是柳宗元時,才理解了其當初的心理。
柳宗元和蘇軾同為唐宋八大家,人生歷程、官運仕途上,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定風波》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時所作,當時蘇東坡的心理,和現在柳河東的心理,何其相似?
《定風波》完成後九年,蘇軾鬱鬱而終,和現在柳宗元的人生節點,又是何其相似?
所以柳宗元把他周午這個文抄公,引為人生難得一知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柳宗元本來是要請大夫來治病的,但卻被周午拒絕了。
周午要找的,是那種執念比較簡單的成年人。
當然,他沒有直接提執念這種稱謂,只是說找些心性單純的普通百姓。
柳宗元將這些人找來後,周午將他們的執念一一複製,然後又讓柳宗元去想辦法,幫這些人把執念完成。
複製來的執念被淨化解除後,便成為了純淨能量,就如同是絕世良藥一般的,滋潤著周午那破爛一般的身體,讓其快速癒合。
之後,周午還陪著自己這位救命恩人一起,遊了西山、鈷鉧潭、小石潭等等的,永州附近的風雅景點。
此外還研墨見證了,柳宗元寫下《捕蛇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