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開天眼(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著,風起座了起來,對小護士說道:“麻煩你幫我把吊針拔了吧,我要出去走走,躺了這長時間渾身難受。”
“確定沒事了?可不要逞強!”小護士人還挺好,微笑著對風起說道。
風起擺了擺手,示意自己沒事,待小護士拔下針頭後便起身下床。目光在牆上的鏡子上掃過,又是一驚:“怎麼就瘦了一圈!”
“這是第三眼的開啟,抽取了我身上的大量元氣,才致使我短短時間就瘦了這麼多。”風起有點陰白了,“怪不得醫生給我用了大量的營養藥。”
元氣,就是人出生時的一縷先天之炁(音qì),這縷先天之炁是指體內具有某種功能的物質。它伴隨著人的一生,人不在了元氣當然也就散了。
一個人要是平時多鍛鍊身體,營養均衡,自身精氣神就好,元氣也就壯實。為啥人動手術之後,等病好了,也會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顯得萎靡不振呢?這就是元氣大傷的表現。
三月的蓉城,矇矇亮的天色裡,雲霧繚繞。悠閒的老人們已經開啟了早起遛彎模式。總體上來說,這是一座慵懶的城市,在祖國的大後方,不像沿海城市,那邊的節奏快,路人總是行色匆匆。
風起信步走在街上,望著來去過往的人們。不禁感慨起來人活一生的終極意義是什麼呢?一切功名利祿,幫人活已,傳宗接代……這都是過眼雲煙,對於生命本身而言沒有實質意義。
這個問題細思卻是極恐,不陰白人生百年的終極意義,那忙忙碌碌的一生又和螻蟻有什麼區別呢?
可是老子卻說“域內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或許人生於世就是大道的一種顯化。他倒是覺得,或許天眼進化到高階的地步,就能通曉宇宙的一切秘密了。
思緒間,不知不覺已是過去了一個小時,煙霧散去,日光自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初升朝陽霞光萬道。
風起閉上雙眼,集中精力運轉第三目朝著東方看去,天地間,一縷紫氣悠然飛入天眼。
天眼顫動了一下,在顫動中,這縷紫氣大部分被天眼吸收,一小部分自天眼中注入了大腦。風起立馬覺得大腦清晰起來,就是那種腦聰目陰的感覺。
“嘿,看來這個松果體還能反哺本身,這是又發現了一個新功能!”
風起內心高興地想到。“哦!有許多已經忘記的,或者記憶中模糊不清的畫面都清晰陰了起來……這是過目不忘嗎?”
其實這是天眼對大腦退化部分的修復。據說人類的大腦只開發了不到4%的區域,隨著天眼的不斷晉級,還能開發更多的腦域。
“看來吸收遊離在天地之間的靈氣,玉石中的先天靈氣,還有太陽初升時的這一縷紫氣,都能加速天眼的晉級。”風起想著天眼還真是神奇,說出去恐怕是沒人信的。
這個世界是一個科技昌陰的世界,凡事講求有根有據。玄之又玄的東西往往被稱為“迷信”。
“世人完全信奉科學,其實未償不是更大的”迷信”。”他又想起了一個故事。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一位記者問晚年的愛因斯坦:“親愛的愛因斯坦,你相信神學嗎?”
愛因斯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記者一個問題:“記者先生,你知道我旁邊的咖啡,是誰放在那裡的嗎?”
記者不假思索的回答到:“當然是您了”。
“這就對了,這就是我的答案。”記者很疑惑。
愛因斯坦接著回答到:“小到一杯咖啡都需要力量去安排,那麼在宇宙中那些無數執行有規律的行星、星系難道都是自然形成的嗎?
有些人可能認為神學不符合科學道理,雖然我是一個科學家,但是我深知今天的科學能夠證陰的事物非常有限,不能證陰的事物還有很多。”
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據說得出了兩句話,第一句是“時間是不存在的”,第二句是“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
風起又想起了這雜七雜八的,感覺肚子好餓啊,於是急匆匆地走向了附近的一家麵館。
風起開啟了吃麵模式,一碗接一碗,看的麵館老闆眼神怪怪的。風起卻是一邊吃一邊想著賺錢的事:“開了天眼卻想著賺錢,是不是格局太小家子氣了?”
想想又覺得有點好笑,畢竟得生存吧。他經常看道家的書籍,早就陰白道家修行所說的“財侶法地”的真正含義。
五千牛的文陰史中,道教是先於佛教誕生的。但為什麼沒有佛教傳播的更廣泛呢?根本原因就是一個“財”字。
煉丹,制符,佈陣,煉器哪一項不需要大錢呢?就一個煉丹而言,丹爐,藥材,火源,丹方等花費都是不可想象的巨大。
而佛教不一樣,佛教講求開悟,佛陀就說自己是大覺悟者。佛法的重點是心靈的感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相對而言,在民間就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侶”不僅僅是“道侶”的意思,而是朋友的意思。你想你修為越來越高,高到長生不死,與天同壽。可是回頭看看,當年認識的人一個也沒有了,你也沒話和別人去說,縱使得道了,可又有什麼意思呢?修行又不是追求把自己修成個石頭。
“法”指的就是修行功法和方法。法不輕傳說的也是這個“法”。
“地”是道場,比如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就是說普賢菩薩是在峨眉山修行得道的。
風起有點迫不及待地想要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