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不少網友都對恐怖電影的理論知識很感興趣啊!

但恕我直言,討論理論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有些時候,我們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哈哈!開個玩笑!

不過話糙理不糙,理論知識只對我們電影的從業人員有用,對普通觀眾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 因為對於你們來說,唯一需要關心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電影好不好看,對吧?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關心電影理論的網友,但既然大家問了,我就簡單和大家聊聊好了。

首先我要宣告的是,理論不代表一切, 不然所有的好電影,都應該是各個影視學院裡的電影學理論老師拍的才對, 就沒職業導演的事兒了。

而且我個人並不喜歡套用理論,那樣會極大的束縛創作靈感,不是什麼好事。

其次,所謂的洞穴怪物理論,並不是一個能概括所有恐怖故事的萬能理論,人類產生恐懼情緒的原因有很多,對捕食者的畏懼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能讓人類產生恐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未知,比如異化,比如權利剝奪等等。

我拍這個《勺子殺人狂》的短片,就是想給大家呈現一個不同的例子。

短片裡的勺子殺人狂並不是一個猛獸型的反派角色,他甚至不能對男主角造成致命的傷害。

但他卻比很多兇狠、強大的反派角色還要讓人心生恐懼,就是因為他給男主角帶來的是比直接殺害更讓人畏懼的傷害,也就是異化和權利剝奪。

所謂的異化,意思就是和他人有所不同, 它的恐懼邏輯,是被他人或社會排斥。

人類是社會型動物,放在動物世界, 對標的就是群居型動物。

群居性動物是有集體屬性的,一旦脫離集體,或被排斥,就會產生極大的恐懼感。

而令一個群居性動物被集體排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傳染病,比如明顯的體徵不同,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疾病等等。

這些原因會讓集體遭受極大的損失,所以集體會對造成這一現象的目標進行排斥。

而被集體排斥之後的目標,也將會喪失集體屬性,這對於具體目標,是會造成極大的壓力的,也會造成強烈的恐懼感。

舉個例子就知道了,比如古代一旦出現麻風病人,就會被驅逐出村鎮等聚居地,任其自生自滅。

而被驅逐出去的麻風病人,他們的集體屬性就已經消失了,他們不再被視為人,而被視為洪水猛獸等災難禍端。

而對於他們而言, 被開除人籍後的他們, 顯然會產生難以言喻的恐懼, 那種恐懼甚至會驅使他們自己瞭解自己。

那是一種比死亡威脅更大的恐懼感,那是對人格的摧毀。

就像是《生化危機》裡,人們對於喪屍的恐懼感一樣,人們不怕死,人們怕死後還不得安生,變成喪屍那樣的怪物。

那同樣是對人格的一種摧毀。

這種因為異化而被開除人籍的方式,和權利剝奪有些類似,不過權利剝奪會更加細分一點。

就拿《勺子殺人狂》舉例,為什麼勺哥殺不了男主角,但還是會讓人感覺到毛骨損然呢?

因為他剝奪了男主角的權利。

他剝奪了男主角吃飯的權利,睡覺的權利,以及作為一個正常人生活的權利。

評論區裡大家的反饋中,提到最多,讓大家最感到恐懼的,是電鋸鋸下體的那段戲份,有網友說看到後都產生幻痛了。

為什麼這段戲份會讓大家最難以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