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形式(第2/2頁)
章節報錯
十萬的鐵騎,回去的不到一半,也幸虧袁王府處理的及時,沒有讓騎兵大軍崩潰,否則的話,想要挽回這大軍,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這支大軍回去,足足用了幾十年,才勉強養回來了。
騎兵,戰馬袁王府是不缺的,但是騎兵計程車卒,就不是那麼容易,需要不斷的訓練磨合,騎兵不是騎上戰馬,就是騎兵了。
尤其是騎兵中的老兵,那可是經歷一次次的廝殺的。
那次的大戰,單單戰死的騎兵就有數萬了,可想而知損失有多大,即使袁王府家大業大,但是一次就差點奔潰二十萬的精銳鐵騎,也是有些扛不住的。
換做另一個對手,袁王府的二十萬精銳鐵騎,其他諸侯,恐怕至少要拿出百萬的大軍,當然瞭如果只是以城池防禦,倒是不需要那麼多。
只是北地邊軍的鐵騎,以一當十都沒問題的。
所以那一場的大戰,確實讓袁王府需要很長時間才緩過來。
不過好在袁王府家大業大,幾十年過去,再次緩過來,這一次更是一下子出動百萬的大軍。
配合其他諸侯,一起夾擊太平道。
顯然幾大諸侯,一起進攻太平道的四周,是提前約定好的。
一時間,太平道四周的邊界,風聲鶴唳。
冀州魏郡、鄴城。
作為太平道暫時的首都政治中心,鄴城城東上城區,中央公館,就是太平道主事的官邸。
官邸大會堂,可以容納數萬人,不過此刻,在大會堂中,到沒有那麼多人,零零散散的,坐著幾十個人,文武都有。
圍坐在一個巨大的橢圓長桌上。
主位上是太平道首領張角,依然一副道袍的打扮。
其下靠左則是一位青年模樣的男子,身姿挺拔修長,面容俊朗,嘴角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一副書生打扮。
誰要是把他當成書生,那真的是有眼無珠。
此人如今正是掌控太平道十二州,掌管百多億人口的內政官員之首,政務官總理。
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僅如此,他不但總理內政大權,就算是在軍隊上,也依然說的上話,甚至有時候,還會親自領兵。
如今的太平道政權,軍政並未完全分開,雙方的職能還有些混合,畢竟在太平道中,很多的英才,文武雙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有些時候,這些英才,主政一方,就是軍政一起抓的,畢竟劉漢朝廷的太守,就是軍政一把手。
這個時代的儒家,可不是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無能書生,他們學習修煉的都很雜,說是雜家都沒問題。
很多人,在主修儒家之道的時候,什麼法家兵家,都有涉獵,尤其是兵家,之前聰明有遠見的人,都看出來亂世將來。
所以學的一手兵法,對於未來很有幫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