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凡帶著大軍,來到桑海城外十里的時候,就已經有官員前來迎接。

迎接蘇凡的正是東海郡的郡守,同時還有桑海城的一群主官們。

“蘇典農能來我們東海,那是我們桑海城的榮幸”

東海郡郡守,看起來只有三十來歲的模樣,身穿青色的長袍,一身儒士的打扮,眉宇間帶著幾分的秀氣。

覺得的儒雅俊美男。

不僅如此,蘇凡還從此人身上,感知了澹澹的劍意,對方不但是一位儒士,同時還是一位劍客。

修為可不低,有通玄的境界。

“楊郡守說笑了”

面對地方的大員,蘇凡也沒有任何的傲氣,一臉謙虛的和對方打招呼交流,同時也不忘桑海城的一群官員。

同時腦海中,也在回想,這位郡守的一些資料。

楊嵐,四十五歲,韓國人,早年來到大秦,從一介官吏,做到如今的封疆大吏,能力絕對不差。

此人乃是正統的法家弟子,不過似乎來到這東海之後,觀其行為,似乎也靠近了儒家一般。

儒家和法家,因為當今荀子和孟子的一些言論,有些對立。

荀子是什麼人,那是如今儒家的大老,但是他的一些理念,卻更加靠近法家,甚至說他親近法家也沒什麼問題。

自己的兩個徒弟,也都是法家之人。

這也是讓一些儒家門派,對荀子多有非議。

當然這也影響不了荀子在儒家的地位。

眼前這位法家正統弟子,此刻卻表現的像是儒家正統弟子一般,這也讓蘇凡有些好奇起來。

這幾年,對方在這齊魯大地,難道是因為小聖賢莊的影響,自己要脫離法家,進入儒家的大門中。

這可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大秦始終貫徹的還是法家思想,在大秦朝堂中樞,掌權的,除了兵家以外,大部分都是法家。

李斯、蒙毅他們都是法家之人,推崇的也是法家,朝堂大半也都是法家。

儒家在野的名聲很大,比起法家要大。

但是在大秦的官府之中,儒家的聲音,真的不強,高位中,沒什麼人。

儘管扶蘇的老師是儒家人,甚至是達到少傅的程度,然而也只是個名頭,毫無實權而已。

蘇凡也清楚,嬴政在位一天,大秦都是由法家掌控,儒家根本就沒什麼機會。

即使儒家出現聖人也是如此。

如今的儒家荀子這位當代聖人,依然也影響不了大秦。

所以蘇凡好奇,大秦大部分的官員,他們都會想盡辦法靠近法家,將自己標榜為法家,這樣才能入上峰的眼,才能得到提拔。

確實大秦對官員的提拔,不似原六國那般,多以自身能力為主。

然而能夠成為官員的,要說沒有能力的,如同渾水摸魚的人,那必然是少之又少的。

大部分都有能力,那麼為何要提拔你。

法家弟子,在大秦的官場上如魚得水,因為大秦中樞的幾位重臣,他們都是法家弟子。

人不可能沒有私心的,大公無私之人,確實有,但是卻也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