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老曹之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顯然,公孫瓚不是這樣的人,他只能算是將才。
然而這種將才成為一方諸侯,是很難成事的。
將軍界的天花板,霸王項羽,論領兵大戰,他能力不強嗎?
絕對很強的,但是稱王之後,卻不斷的走下坡路,這可是前車之鑑,公孫瓚的能力和項羽能比嗎?
沒人能認為公孫瓚比得上項羽,甚至他連項羽十分之一都比不上。
所以他的失敗是註定的。
而作為北地另一大諸侯的袁紹,再拿高祖劉邦對比,不說兩位的能力。
綜合能力上,劉邦必然超越袁紹的。
但是從前期來說,劉邦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袁紹。
這麼一對比,顯然很清楚。
很早之前,一群謀士就已經坦言,公孫瓚能堅持多久。
他們甚至早就做好了準備,公孫瓚能夠堅持數年之久,其實和東海領也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商業,公孫瓚在得到幽州之後,被動的發展了一部分的商業,讓他的錢糧多了一部分。
否則的話,以他糟糕的內政,恐怕錢糧在前兩年就空了,而且之前交易戰馬,東海領還特意,輸送了一批的軍備。
當時北地還未正真的大戰。
可以說,東海領對於公孫瓚的支援,絕對是最大的,而且還是一直持續的。
可惜結果,公孫瓚還是沒幹過袁紹。
這一點,也讓蘇凡還是很無奈,他想要改變,卻也沒有改變。
不過實際上如今的神漢,和歷史上,也已經有很大的差別了。
南方孫堅未死,現在的皇帝也不是劉協而是劉辯。
這一定上,也是他的到來,引發了命運轉折。
當然還有一點變化,那就是關於老曹的。
初平六年初,老曹竟然帶兵去了洛陽城,當然不是去營救天子的,而是奉旨。
不管老曹心裡有沒有造反的想法,至少眼下他還是神漢的忠臣,對神漢忠心耿耿。
一接到聖旨,就屁顛屁顛的帶兵去了洛陽城。
實際上不止是老曹,各地的諸侯,都接到了聖旨,尤其是蘇凡,加官進爵,官職直接從豫州牧,變成了大司農了。
好傢伙一個九卿,至於爵位,更是到頂了縣侯。
前提是他要去洛陽朝拜天子。
其他諸如袁紹,袁術等人,都是如此,三公九卿,反正就是想要讓他們進洛陽。
這玩意一看,就不是好事,去洛陽,那不是羊入虎口嗎?
除了老曹,其他人,都沒有搭理朝廷,直接無視了對方,反正都看出了神漢朝廷的虛弱,根本都無所顧忌了。
對於老曹的選擇,蘇凡其實還是有些驚訝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