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孫堅好慘”

“不過這紀靈也是夠狠的,不僅將自己的糧草給燒了,還下令讓合肥城內的那些大族將多餘的糧食給燒了”

“這下子孫堅坐蠟了,沒了糧食,別說他繼續進攻了,現在他該想著如何防備,如何撤離了”

這些天跟著主公和荀攸軍師,親自觀看兩軍作戰,並且不斷得到指導,魏延的軍事見解,也在飛快的增長。

“主公,這孫堅豈不是要完蛋,現在孫堅只要不敢得罪這城內的世家大族,他們就只能撤軍了”

“我要是紀靈的話,就派一支騎兵,在孫堅的背後不斷的騷擾,讓他無法安心的撤軍,同時也派人請求支援,只要丹陽和廬江的兵馬一起到,圍攻孫堅,必然能夠孫堅的大軍吃不了兜著走”

魏延的計謀倒是不錯,但是卻有些兇險了。

蘇凡不可知否,紀靈離開合肥城,帶走了二十萬的兵馬,其中也就只有兩三萬是精銳,剩餘的根本沒多少戰力,守城也許還行,野戰攻堅戰,那完全是送死。

廬江和丹陽郡也是如此,南方不比北方,本身就沒什麼威脅的,地方兵馬就更加頹廢。

這兩年,兩郡太守投靠袁術,也籌了一部分兵馬,然而大部分都是青壯組成,沒什麼戰力的。

和孫堅大軍相比,還是很大的。

真的在野戰,恐怕不是孫堅的對手,當然孫堅缺糧是關鍵,然而誰知道孫堅能夠堅持多久。

魏延的計策有一定的兇險。

蘇凡也知道魏延的性格,那就是喜歡奇謀,歷史上北伐他和諸葛亮在出兵上有衝突。

諸葛亮要走祁山,正大光明的走隴西之地,一步一步,步步為營的拿下涼州之地,在以此為根基,攻打長安城,這是最安全的一種方法。

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襲,這個計策,相當的兇險,本身子午谷就十分難以通行,一萬精銳,走出這條兇險的關道,還不知道剩下多少。

即使全部透過,這憑藉一萬的大軍,就想要攻破長安城,說實話,沒有多少人能夠確信。

畢竟當時的長安城早就知道了諸葛亮出兵北伐,必然不會沒有守軍的。

即使他們大部分的兵馬都防備隴西之地,但是作為重城,長安城的守軍也必然不少,就算是隻有一兩萬兵馬,也足夠他魏延喝一杯的了。

單靠一萬兵馬,想要拿下長安城,機率真的不大。

這也是諸葛亮拒絕魏延的原因之一,至於後世網路上,諸葛亮妒忌魏延,那根本不可能的。

諸葛亮何許人也,當時他可是蜀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論權威,就算是劉禪也比不上,他會妒忌魏延。

而且諸葛亮的謀略,比起魏延來說,更加出色,他豈能看不到這條計策,然而他依然沒有選擇,也是有很大的道理。

蜀國兵馬不多,精銳就更加少了,分兵只會減少他們北伐的成功率。

當然也不能說魏延的計謀不行,只是不符合當時的情況。

魏延的能力還是有的,三國後期,魏延可以說是有名的上將了,當時蜀國能與之相比的,除去姜維,恐怕就再也找不出一個了。

蜀國後期將才稀缺,也是兵敗的一大緣由。

“想讓孫堅完蛋,單單這點可不容易,紀靈麾下沒什麼精銳,即使加上丹陽和廬江兩郡的兵馬,也很難對孫堅造成多大的威脅”

“孫堅缺糧,要撤回豫章,必然會走水路的,只要在長江上攔住他,逼孫堅走路上,那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