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張揚、王匡的先頭部隊已經和董卓的軍隊戰鬥起來了”

“就在河陽津”

“看來他們相當急切啊”

蘇凡聞言,倒也不在意。

他們河內軍團,八十多萬人,又可以劃分兩個集團,一個以張揚、王匡為主的北地諸侯,一個以蘇凡、陶謙、孔伷為主的中原小團體。

張揚、王匡兩人立功心切,甚至連彼此之間的矛盾,暫時都壓制了,全心全意的前往河陽津,準備突破殺入洛陽地界。

但是蘇凡並不看好兩人,他們的大軍有三十多萬。

兵馬倒是不少,但是正真的精銳,恐怕只有十分之一不到,大部分都是新兵,沒經歷戰場,面對董卓的精銳,絕對是有來無回的。

“對了,志才,可知道西涼的邊軍,是誰統帥的?”

董卓作為邊軍將領出身,一步一步升上來的,他麾下的將帥也都不差的,也許沒有什麼名帥。

但是大將還是不少,尤其是在漢末三國前期,天下諸侯少有能與之相比的。

畢竟武將,尤其是統兵的武將,除了少數的妖孽以外,大部分的武將,想要成為名將,那都要經歷無數次的歷練。

就算是曹操這位軍事家,前期的時候,在統兵作戰,戰敗的次錯也是相當的多。

好在天賦足夠強大,然後經歷一次次失敗總結,最終成為一代名將軍事家。

聯軍的諸侯,大部分都是太守刺史型別的文官,他們手底下的武將更是稀少,很多隻是實力不錯的武者,作為武將大多都是不合格的。

統兵能力幾乎沒有,兩軍作戰,他們頂多是帶頭衝鋒。

這樣的軍隊和董卓的大軍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畢竟董卓的西涼大軍,那可是邊軍,經歷的戰爭不知道多少次,無論是底層的小兵,還是中高層的將校,他們都有很多經驗。

即使董卓麾下可能沒有出世的名將,然而前期諸如李傕、郭汜這些人,他們在統兵方面,可能都要比聯軍麾下的大將要強。

也許聯軍諸侯麾下很多將校,未來都有機會成為大將、名將,然而沒有經歷多少戰爭,稚嫩的他們很難是董卓大軍的對手。

而且董卓麾下,也並非都是酒囊飯袋。

至少在蘇凡眼中,董卓麾下能成為帥才的,就有兩位一位就是那徐榮,另一位則是段煨。

兩人的個人武力可能在董卓的麾下,排不到多少名次,但是指揮作戰,甚至比起那呂布都要強大。

呂布很強,這一點蘇凡也不否認。

呂布統帥幷州狼騎,可以說幾乎天下無敵,呂布可為將,為帥那就差了很多了。

將和帥的區別,最簡單的比較就是統兵的數量,有些人他統帥數千兵馬大戰,也許可以做到無敵,而一旦兵馬數量增加,那就歇菜了。

而徐榮就是董卓麾下少有有統帥三軍的帥才了。

只是可惜,徐榮在董卓的麾下,地位不是太高,至少比起李傕、郭汜都要差了一些,更別說是和牛輔相比了。

頂多就是和張濟、樊稠地位相當。

但是無論如何,董卓麾下的將校,他們的作戰經驗,必然是比關東的這些諸侯麾下將校要強大。

所以張揚和王匡兩人率先去送死,蘇凡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