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局面,讓人想起當初兩部3d電影瘋狂對撼的瘋狂,都有點不真實。

4349家院線的首映規模,位列影史首映、公映最大規模榜第七位,次於《暮光之城3:月食》(4468家、《鋼鐵俠2》(4380家、《哈利波特7》(下(4375家、《暗夜騎士》(4366家、《加勒比海盜3》(4362家、《怪物史萊克4》(4349家;

其次,2.25億美元的海外開畫加上2.3億美元的北美首周,4.55億美元的全球開畫位列影史第三位,僅次於《盜夢空間》的6.8億和《哈利波特7》(下的4.83億美元。

僅僅週四的午夜場,2500家院線,總收入就達到1870萬美元,這個成績打敗《暗夜騎士》成功改寫“超級英雄”類電影的午夜場紀錄。

週五當天收入達到驚人9951萬美元,遠超業界預期的7000萬水準,拿下影史週五、影史單日、影史開畫日票房榜三榜亞軍,僅次於《盜夢空間》,領先於老婆的《哈7》(下於2011年7月15日創下的9107萬美元;週六單日繼續入賬8119萬美金,秒殺《蜘蛛俠3》的5133萬美元,改寫週六單日票房紀錄;週日單日再次入賬5010萬美金,秒殺《暗夜騎士》的4359萬美元,改寫週日單日票房紀錄……

受到《復仇者聯盟》的影響,黑馬喜劇《像男人一線思考》票房還沒過千萬,只拿下了800萬位列次席。魅影自家的《飢餓遊戲》也受到老闆新電影的衝擊,拿下788萬。也不知道是不是愛屋及烏,這個成績已經極大縮小了與《像男人一樣思考》的差距,總票房達到38361萬美元,目標依然是4億。

由於身後的《黑暗之影》、《超級戰艦》乃至《黑衣人3》都競爭壓力不大,越過5億並趕超《暗夜騎士》頗具希望。

好成績帶動全方位的宣傳,這叫票房效應。

一些美國主流媒體不管是打賭行為,還是特地報道,《復仇者聯盟》都是頭版頭條。

《舊金紀事報》:包含了真誠的傷感、幽默和驚喜;在作為一部標準的漫畫電影大片以外,本片還充滿了導演所特有的那種筆觸,讓本片的一切都顯得臻於完美。《紐約每日新聞》:影片最不可思議的一點就是讓超級英雄影片居然又煥發出了新意,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亞利桑那共和報》:既體現出了漫畫迷的熱情,又展現出了他對這一型別影片深刻的瞭解。

連《滾石》都有報道:本片擁有了一切,甚至更多。這是用一張電影票就能看到六個超級英雄的機會,這也是我想像中的集合漫威漫畫中的眾多偶像在一起時所應該有的樣子;這是一部有大腦、有心血還有合格的幽默感的《變形金剛》。

《洛杉磯時報》:這部怪獸級電影能夠如此精彩而生動的關鍵;如此紛繁複雜的內容使得觀眾幾乎不會注意到近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帝國》雜誌:復仇者們已經集合,而且多數時候他們融合得十分出色。英雄主義與幽默細胞恰到好處的結合使得影片在保持了每個英雄獨自的成功特點的同時,還讓影片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升。

《華盛頓郵報》:本片成功地滿足了超級粉絲幾乎所有的要求;依靠著足夠的自我解嘲式的幽默,那些穿著奇裝異服的成年人們顯得真實可信了起來。《今日美國》:李東來讓每個角色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雖然他們的出場時間也許並不完全相等,但觀眾們卻都得到了滿足的感覺。這確實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連串的報道,讓迪士尼老總樂開了花。

這自然得益於李東來的打賭,凱文費奇甚至專門查了一遍那日到場的媒體紀錄,一家家檢查報紙頭條。當然,有讚揚就不乏批評,《村之聲》報道:影片中每到要進入一些更深層次的內涵時,韋登就用一句笑話把這個時刻毀掉;唯一的氣氛場面,卻是那五秒鐘的黑白畫面,對於一部彩色爆米花電影而言,不知道是不是一個諷刺。

《邁阿密先驅報》:本片有一個全壘打式的最後40分鐘、充分利用了imax和3d的各種動作場面,但《變形金剛》也是這樣的。

《華爾街日報》:本片擁有稍嫌緩慢的開場,唯一出色的表演被更多了無生趣的明星們包圍著,肆無忌憚的電腦特效場面包括了從《變形金剛》裡的一切和遍佈曼哈頓上空的怪異物體等等內容。《紐約時報》:那些輕鬆、逗樂的小笑話掩蓋不了這部影片的喧鬧與空洞,這不是影片本身的缺點,而更是這種型別影片的一大特色。

……

這些都是問題,是不可忽視的。

也有不少媒體盛讚李東來那五秒鐘的黑白鏡頭的巧妙。

評價實在太多,李東來大多都沒有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