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685:什麼時候結婚(第五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美國,有不少在外人看來是經典的劇集,都是這麼被腰斬的。包括被科幻影迷劇迷粉絲們津津樂道的著名的《螢火蟲》,也只是製作了六集就腰斬。
當然,《螢火蟲》沒有製作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
收視達到滿意的指標,拍下去也會根據收視、觀眾們的反響而調整劇本劇情、調整人物角sè的戲份,甚至是播放次序。
邊播邊拍是美劇一季季、一個星期播一集的主要原因之一,也稱之為周播劇 。這情況,跟亞洲許多電視劇都不同。
不過《行屍走肉》因為李東來的大牌緣故,一集未播amC就全季預定了,就算不腰斬,至少也會趕出星期一,換到其它檔期播出,斷然不會如現在這般,放在週五。
蓋倫問道:“Lee,可以講一講你在這套劇中承擔的工作和起到的作用嗎?”
“oK……”
李東來點了點頭,他只是主創之一而已,說道:“你知道我並沒有參與到《行屍走肉》具體單集的拍攝和製作,只去了片場幾次。劇本編寫我出過主意,因為我們是全集預訂的關係,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圍著一張桌子,拿出全文字劇本、全分鏡頭劇本進行討論。跟拍電影一個模式,劇集所有集數都是這種風格、節奏下完成的。因為是劇集的緣故,觀眾可能會看到更多電影中看不到的詳細故事。當然。這要歸功於影片的其他創作者,我更多的是起著串聯的作用,將一群有才華的人才聚集起來……”
“你怎麼去定義這部電視劇?”蓋倫隨之笑問道。
這個問題已經被問過很多次了。在之前的聖地亞哥電視展上面《行屍走肉》主創們都說過不少,不過觀眾還是想聽李東來怎麼說。
李東來想了想,道:“雖然劇情上跟其他生化殭屍類電影差不多,但是明顯能感覺到我們的不同。我們更注重坐好三大要點:觀眾對主角的認同感、出人意表的劇情反轉,以及‘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起落反差節奏。相較而言,喪屍的嚇人趣味與人xìng深度反而顯得是種幫襯點綴,當然又不可或缺。所以。認同、反轉、峰迴路轉,是我們的定位。”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種故事技巧人人皆知。但能不能用好又是另一回事,尤其在這個人人見慣佳片見怪不怪的時代,吸引眼球光靠這點恐怕是不行了。
得快節奏、過山車、千鈞一髮般的峰谷間往返,才能讓人hIGh。正如去年國內放映正熱的一部電影《讓子彈飛》。
不斷的“才離虎穴又入狼窩”才能調動觀眾的神經、胃口。
你以為進絕路只能自斃。舉槍抬頭驀然發現入口;你以為營寨可保安全,偏逢殭屍夜襲;你才入基地享得美酒,卻又燃料用盡基地自爆。
尤其作為電視劇,不得不每一集都玩峰谷震盪的遊戲,不然何以吸引觀眾。
不過這種情況也有危機,如果用的太多,就會顯得太羅嗦,肥皂劇一樣地拿過多的人物過去來注水。甚至是矛盾蹙腳。
這自然和邊拍邊播有關係,觀眾的反響讓編劇們一驚一乍。把jīng力花到了非重點地方,哪個人物似乎受歡迎了就硬是把戲份給他,缺乏了最核心的“行屍走肉方案”層次,當最終用完了不多的層數,新危機就會越來越無力。
但是沒編過故事的人,不知其間的難度,所以《行屍走肉》的第一季才只有6集罷。
李東來不會犯下這個錯誤,主角沒有“生化”女主角那樣的超能,所以走的路註定不同。哪怕之後的續集,也會從其他途徑,謀求眼球。
“好吧,我們來問個經典問題。作為當事人,你們對《行屍走肉》的收視有什麼期望?從李東來先生開始好了。”
李東來想了想,還是稍稍保守一下,他只表示:“我希望首播收視能有600萬人以上吧,然後保持著不掉下去。”
&nC是有線網路,你不能指望他去跟那些上千萬的電視臺去PK。他自以為這個數字已經很保守了,可是蓋倫和肖恩等人聽到了,卻忍不住咋舌。
“哇哦,Lee,這個數字已經足以創下amC收視劇集的年度冠軍了。”蓋倫驚訝道。
李東來發楞,笑道:“怎麼,這個數字很高了麼?抱歉,我是不是太囂張了。”
“哈哈,不誇張,我們也很期待那個數字出現。”蓋倫笑道,又問了其他人同樣的問題。肖恩就明顯專業多了,他只說了一個380萬的平均收視,而郭碧亭也很保守的說400萬。之後更是沒有一個敢說超過500萬的數字,這才讓李東來察覺自己說的太多。
他不由失笑道:“hey,夥計們,你們得有信心,我們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