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737:星球大戰被熊惦記著(第一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西洋底來的人》屬於美國科幻連續劇,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外國連續劇。1980年初播出,21集,每週一集。好像是香港配音的。只是《海底遊記》裡介紹到中國的一部分而已,是一部“乾淨”的科幻片:沒有sèqíng,極少暴力,而且當時中美還處於蜜月期,所以才能在那個時候被引進到中國。
男女主人公瀟灑漂亮,彼此關心,經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別搭救過對方性命許多次。但從頭到尾竟然接吻都沒有一回,這在今天的影視片裡不可想象。偶爾有一些簡單打鬥,也都是為了劇情需要,點到為止,絕不多佔篇幅。
好奇心!探索欲!那就是優秀科幻作品要給予滿足的最大需要。“你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劇中這句臺詞申明瞭片子的主題。在體現科幻藝術核心魅力方面,這套乾乾淨淨的科幻連續劇堪稱範本。
當年在國內也是萬人空巷爭看《大西洋底來的人》的,和液晶電子錶一起從南方走私進來的“拳頭產品”就是“麥克鏡”(也叫蛤蟆鏡),戴的人須保留左鏡的白圓商標,以示時髦。
後來85年好像又重播過數次,可惜李東來依然沒出生。
眾人笑談了一陣,羅伯特忽然打了個響指,“我想到了,《星球大戰》,除了電視劇歷時長久之外,有誰能說自己沒看過《星球大戰》。”
“Good!”李東來眼睛一亮,當即拍板,“就是他了!3Qu,羅伯特,你幫了大忙。”
羅伯特聳聳肩,“能幫上忙我很高興。”
比爾也點頭同意,“星球大戰第一部推出的時間是1977年,已經引起足夠的轟動了。之後又分別在1980年和1983年推出了星球大戰2和星球大戰3。而90年代甚至20世紀之後,又推出了星球大戰前傳系列,1、2、3分別於1999年、2002年和2005年上映。這個時間段,的確很符合你們那一代年輕人的觀感。李,你認識盧卡斯嗎,或許他會願意客串你的電影。”
李東來道:“我認識塞繆爾傑克遜,他是《星球大戰前傳123》的主演之一,我們剛剛完成過一次合作,在《復仇者聯盟》裡面他飾演神盾局指揮官獨眼俠。如果娜塔莉願意被惡搞的話,我也很想邀請星戰公主出馬。”
眾人腦海裡浮現一個娜塔莉那樣溫婉的少婦,叼著大煙鬥抽大煙跳辣舞的場景,頓時不寒而慄。而且,娜塔莉現在好像還是孕期……“噢,太惡搞了!”羅伯特直抓頭髮,“不過很期待。”
“阿嚏”娜塔莉忽然打了個大大的噴嚏,揉了揉鼻子,“誰在罵我呢?”
……
這只是一次閒聊而已,卻幫助李東來完善了劇本的許多地方。但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比爾對他的感官大為提升,繼而帶著頂峰娛樂的製作組找到他,邀請他帶著第二組隊伍,彼此分開拍攝。
“李,你應該很趕時間吧,現在你可以自己去搞定自己的戲份,不用等待大家一起排戲。而且這次我們是兩集連拍,要求11月份上映《破曉(上)》,影片製作週期也十分短暫,為了加快進度,也迫切的需要分組了。”比爾誠懇的說道。
頂峰的製作人威克戈弗雷,斯蒂芬妮梅耶,馬克摩根卻巴不得這樣。斯蒂芬妮梅耶不僅是製作人之一,同時也是《暮光之城》的原著作者和編劇。
他們此前不是沒想過找李東來執導,但李東來並沒有拍過青春情感劇,一直以來也都是以科幻大片、英雄大片和R級喜劇聞名的,有些人擔心他會把愛情故事搞砸。再者,李東來連自己拍戲都要等檔期,恐怕不會接《暮光之城》這樣口碑差的電影。
現在情況不同,有比爾這樣擅長情感戲的導演執導,李東來如果願意執導部分劇情鏡頭,哪怕只是幫忙的性質,也足以讓頂峰娛樂在宣傳上做很多文章。
最後一部作品分上、下兩集,這也是在《暮色:破曉》的拍攝前期工作即將開始的時候,的原作者斯蒂芬妮梅耶卻提出的。
這個要求雖然出人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她希望製片公司能把這部拍攝成一部上下集電影。她說:“這本太長了,一部電影無法容納所有的內容。如果我有辦法,一定會把寫短一點,但是這本只能寫這麼長。”
的確,一本長達754頁的要全部放在一部電影裡,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在衡量了的情節、市場價值之後,影片的製片人威克戈弗雷決定把拆分成兩部,拍攝成上下集電影。
而且,兩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成功,讓他似乎看到了兩部《暮色:破曉》的未來。憑空多了一部電影,也可以讓頂峰賺的更多,這才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