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拍劉授業的肩膀,朱允熥笑道,“相信我,這種情況會慢慢變好!“

現實就這麼一現實。

眼下靠著工部吃飯,或靠工部發展成果吃飯的百姓不少,直接的,間接的,合起來沒有二三十萬,十七八萬還是有的。

可以說工部成果深入到瓊海發展的方方面面,但就是這樣,願意讓自己孩子學習工程技術依舊很少,沒說看不起,沒說鄙視的話,可腳已經完成了投票!

勞力勞動者,產業工人,看似都是勞動力,實則完全是兩碼事。

其中存在的為質變,而非簡單的加量!

一個國家,地區,無論從什麼基礎出發,想要完成本國家,本地區的工業化,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普惠教育,哪怕只是最基礎的掃盲運動。

初步的掃盲,雖不能改變人的思維,認知,格局,卻可以透過彙編匯總的文字,將成熟的經驗透過文字的形式,與人群中複製黏貼,成體系化之後,便可藉助群體的智慧,快速總結經驗,攀爬產業科技樹。

從提高個人工作效率開始,逐漸影響小組,專案,產業上下游,及全產業的逐步升級。

瓊海的步子,在朱允熥的帶領下跨的有些大,蛋扯沒扯到還不好說,卻必須承認一點,那就是勞工素質,已無法跟上工部產出技術成果。

加之官本位思想影響,海口弘學院鴻學生,人生就業的首選方向任就四大個體,說到底就是想當官,後建的警監,建設兵團體系,在主流認知中都沒有那麼吃香,更別說投身工業了。

這不是務實,務虛的問題,也不涉及到個人是否腳踏實地,完全是受到了中華千年文化影響。

但這一問題必須解決,解決不了,將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這個問題……晚些時候,集體討論一下,看看能不能形成一個方案,能的話,爭取在三月大會議上透過!”

任何社會問題,都可以歸結於生產力問題,再直白一點就是經濟問題。

只要能解決了經濟,生產力的問題,所有事情都好解決!

所謂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說到底就是能否以個體的努力改變自身,乃至一個家庭的生活現狀,若是可以,再賦予一定限度參政議政的政治權利,問題就能解決了。

這點自古流傳的那一句,“窮秀才,富舉人”上便可以體現了個乾淨。

同樣是讀書人,理應體面,但秀才的體面是虛的,百姓尊敬秀才,從來不是敬其讀過書,有功名,更非見官不拜的特權,而是其不確定未來,一種可能做官的未來。

同理,只要滿足了產業工人,類似的心理需求,那就不愁沒有人加入。

只是究竟該怎麼做,就需要好生思量一下。

“恩!”

話說到這一步,朱允熥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徐授業與其再多說一些,強化朱允熥的觀念,不如好好準備,在接下來會議中說服更多的人,無法說服,畫個大餅也好。

……

“進!”

一陣敲門聲打斷瞿通思緒。

哈倫•拉希德事,總算是從軍機手中甩了出去,為了更好的將實力展現與那幫西方蠻族面前,加權加重瓊海接下來的話語權,一十七人全數被林天麓派人接走,引導引向亞龍灣自由城。

費心燒腦的事情沒了,瞿通自然要做點該做的事。

第一批,第二輪業務技能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