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念頭(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從年初六,一日一份的催促信,朱允熥也是頭大,更因一時間想不出該給三亞什麼政策,心中竟升起幾分怕見解縉的念頭,越想越覺得操蛋。
可還是得去!
走一步看一步吧!
十二,黎明之時的一場小雨,讓天地之間多了一分陰冷。
行程依舊,辰時三刻,巡島的車隊準時出發,相較於路程,自由城到三亞並不遠,加之兩地直道,也就是一個時辰的車馬。
三年的時間,三亞整體發展不錯。
不同於,亞龍灣•自由城,全數由商賈開發,三亞的前期發展,瓊海內閣是投入大量資源,更別說解縉本身還高居審計體系總審計長,內閣排名第三,加上一票師兄弟在瓊海各個部門做事,其一人能在瓊海本島調動的力量,林天麓,沈秀和加起來都未必能比上。
雖說解縉沒幹什麼盤外招,但上有權勢,下有人脈加持,新城三亞,無論是城市規模,人口,還是別的,都遠在自由城之上。
狹長的城市佈局下。
主城區已落成七成,更有三亞當地稱之為“白樓”的地標建築,以樓高三十九米,上下十一層,外形似寶塔而聞名整個瓊海。
在一眾房屋層高不過四五米的洪武年間,登“白樓”而觀三亞,在三亞民間已成一個普遍的認識。
除此之外,基建方面內外環路已修好,透過內外環路,城市內土地被整齊的切割成近三十餘個大小不等的單元。
每一個單元的定位皆有不同。
或許是從一開始知曉自己任期,在劃分這些單元的時候,日後如何利用開發,解縉都做好準備,並且以主城區做出的模版。
用解縉的話說,只要找幾位“曹規蕭隨”的繼任者,未來十幾年的時間,外界資源不斷,三亞便不愁發展不起來。
“想要什麼政策,也別難為我,我相信,你肯定已經有了通盤的考慮!”
站在白樓最高處,和煦的海風從南方吹了過來,從這個角度想看全整個三亞不太可能,但主城區內卻可一覽無餘。
北面,一望無際的種植園,資料上寫這一片有兩千多畝土地,在城市區內留下這些土地,不是為了保障什麼糧食供給,純粹就是等到日後修繕城市公園之勇,但究竟什麼時候開建,就要看三亞發展,以目前的人口與發展水平,修了也是白搭,不如先種種東西。
南面是海的方向,順著從海岸向外延伸的海堤,隱約可以看到三座立與海面之上的船塢,外加一座即將馬上封頂的。
不愧是基建狂魔的先民,初步掌握了水泥,鋼筋技術,便開始將船塢修到了海上,這一幕有些想不到,但也在情理之中。
東西兩側是分佈在主幹道附近的民居,與海口的公寓房不同,三亞這多是獨門獨棟的小別墅設計。
也不知道為了烘托“白樓”,還是真地廣人稀,亦或者考慮到其他什麼,解縉就是怎麼佈局了。
“除了人口,你覺得三亞還需要什麼?”
解縉一臉無賴,“雖說這些幾年,黃子澄那邊也給我這遷了幾波,可這才多少人?
我不要多!
往後每三船移民,給三亞方向運一船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