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後期,出現了長時間,大範圍,持續性的文官把持政治之局面。

這有歷史的原因。

首因是大明前兩朝帝王將權利收攏的太狠,導致這方土地上其他勢力難以伸張自身的訴求。

人心如彈簧,你強他就強!

後代皇帝壓不住了,自然要面對反撲!

另外勳貴也差不多,早期佔得多吃相難看,都不需要深刻的衝突,只要能看懂局勢,都會與潛移默化之中壓制勳貴,加上一場土木堡之變,勳貴從此成為籠中鳥獸,武人的血勇不斷被閹割,使之到了大明後期,滿朝勳貴中竟無一人能打,這個時候再想拔高勳貴的力量也無從下手!

因此從一開始的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平權,均衡!

可想要做到四品八穩,說來容易做來難!

徐家發展到現在,顯然不是一句話便可安其心,朱允熥補充道,“瓊海的規矩已經定好,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視資而培,量才而用,斷然不會重現中原的局面。

我會用接下來的歲月,去制定規矩,監守規矩,保證規矩的執行,只要新的規矩徹底紮根,那很多的猜疑就會消失。

這需要時間!

還是那句話,相信我,相信瓊海國,未來一切都會好!”

“允熥無需解釋,做就可以了,徐家的事不急,真正該急的是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氣,常升說道。

“算了吧!”

朱允熥一臉譏諷的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說其本身,朱允炆身邊就有一顆天雷隨時會引爆,只要這顆雷炸了,縱然朱允炆從那時開始學會隱忍,懂得思考,明悟擔當,也照樣會將自己玩死!”

“雷?”

“方孝孺,二舅好好想想方孝孺這個人和他的主張?復行周禮……”

“……”

聞言,常升的嘴角直接抽了兩下。

別說還真是怎麼一回事!

都什麼年代了,周朝的血脈都已絕了一千多年,這個時候還談什麼復行周禮,將那混亂的時代當成理想國來對待,這不是腦子有問題是什麼?

“想要復行周禮,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削藩,你覺得……”

差不多是時候傳遞一些資訊給常升,話不需說的太直白了,做到心中有數便可。

“允熥,你的意思?”

常升的眼睛都瞪圓,這一刻他好似抓到了什麼,但又無法抓穩,不為別的只因為這個念頭讓人驚恐!

“甭管朱允炆如何成為皇太孫,背後有多少人支援,朱允炆今日能上位的核心,在於一個仁,皇爺爺認為朱允炆會善待親族,善待百姓,善待江山,而善待親族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明白了!

這一刻常升徹底明白了,連忙打斷對話,“允熥你不用說了,二舅已經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此事我不會對任何人說!”

他是真的明白了!

好傢伙,怎麼想也不曾想到,自家侄子等的是這個,也難怪半點不著急了!

這種事會發生嗎?

站在朱允炆的角度上,不是會發生,而是一定會發生!

不為別的,只因朱允炆位置是懸空的,手中沒力量,心中沒底氣,甭管其是不是真的想復行周禮,還是借復行周禮為藉口,朱元璋百年之後,朱允炆為了自己的皇位都會選擇下手,區別之在於流程……

削藩之事勢在必行,可歷朝歷代成功完成削藩的有幾人?

說句不好聽的,朱允炆他憑什麼去削藩?

憑他是皇帝,憑他手下的有一大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