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工部的野望(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有朱允熥的開掛,瓊海與四年內快速發展。
然而人之精力有限,短短不過三十年的人生經歷,主要學習的繪畫技藝,他也只剛剛入門。
九年義務教育的東西,不說全部還給老師,也忘了七七八八。
他能開給瓊海開的科技掛,基本上已經開完,接下去的科技攀爬,朱允熥最多也就抓抓方向,具體的是還是要靠新學學子去走。
不過浸泡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專精難成,廣度卻是足夠。
從二型“威”字級飛剪船下水,配套的產業鏈,流水化生產方案,已陸陸續續的落實下去。
若非如此,飛剪船製造工期也不會以旬為單位一減再減,到了今日一艘鎮字級飛剪船的工期壓進十個月,威字級飛剪船更是壓到六個月。
可還是不夠!
時間有限,需求無限。
伴隨著四型飛剪船製造,配套產業鏈必須重新調整,最好能同期進行,不然以目前估算的十三月工期,足以拖死很多事情。
對此,被抽調的人員無不清楚。
溫太安,海事局幫不了,也就是口袋裡幾個臭錢能敲敲側邊鼓,讓人員安心與手頭上的事,別被金銀這種俗物亂了心神。
“對了,我聽到一訊息,你們海事局,準備在開年之後,組織船隊進行一場遠航,有這一回事?”
談完了合作的意項,徐授業背靠著欄杆問道。
沿著過往的路子,又有眾海商幫扶,兩年不到的時間,南洋貿易線路已經被瓊海摸了差不多。
接下去只要船到位,便可將整個南洋經營起來,配以武力支援,吃下整個市場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遠洋……
隨著南宋的滅亡,先後存有近兩百年的空白歲月,大量記錄已經消失,成為傳說還算好的,很多過去的對外商埠所在,民間記憶也在消失。
對應的水文,航線資料,更是不知道是否還存在。
瓊海是向外型經濟導向,縱然朱允熥沒做出這樣指導,設身處地立足瓊海,有所遠見者都不覺得,僅依自身的物力人力,便可結合新學將瓊海打造成人間沃土。
瓊海必須走出去,走向海洋,成為弄潮者!
南洋摸清楚了,可遠洋呢?
“原先的確有這一打算,但現在這一情況,你們也看到了,建設兵團體系建立,對外用船良多,短期內船隻調配艱難。
今年早些時候那場試航,是因為風暴導致偏航,陰差陽錯之下抵達了南亞次大陸地區。
回來的時候,隨船的專業人員,記錄了不少內容。
但這些內容很空,沒有參照對比,需大量時間來驗證,不跑上個七八回,誰敢說這條航線就一定安全,更別說最佳了!
因此我們這才打算再走一次,驗證水文為主,商品貿易為輔!”
溫太安解釋道。
“不過我聽說的是,最主要還是為了搜尋種子!
這好像是大王的意思,說是海外有良種的,神州雖好,但各地皆有造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納世界造化與一身,鑄人間天國!”
劉方眼神灼灼,言語之中的激動展露無疑。
一個的人威信,威嚴,源自於一次次的階段性成功,四年前誰信朱允熥那嘴角剛生了毛的孩子,可現在瓊海百姓又有幾個不信朱允熥。
或許有感瓊海不公的,畢竟社會改造不可能普惠到每一個人,滿足每一個人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