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別小看這基礎,更別小瞧漢族對於文化的渴望。

識文學字一如耕地種田,是紮根在漢人骨血中的天賦。

經七日十二堂的基礎課程,至少有二成移民能與結課前夕將百家姓通篇背誦,三到五成百姓熟悉百家姓內的常用文字,後續再經基層掃盲班,只要自身想學的一年內通讀常用文字絕非難事。

故而在港區各人流匯聚地,皆設有公告牌,方便百姓第一時間接受各類政策與資訊。

……

“這是大事了啊!”

“就是不知,咱有沒有這個機會?”

“可以試試!”

清晨一擊鑼鼓著實嚇人,不少人皆被這突如其來一鑼驚得寒毛都豎起來了,可當看到公告牌前的人影。

脾氣全都沒了,蜂擁的朝著公告牌走去。

在這地頭混熟的都知道!

公告牌公告大致分三類情況。

白紙黑字往上一貼的是小事,內容基本都不著急,十五日輪換一次,什麼時候都能看到,只要內容被撤下來,也不需要擔心有效期的問題,唯一要擔心就是依靠自己,能否將公告內容完整的閱讀理解下來。

跟著是紅頭,敲了大印的,這類公告一般大事,每一份都影響到覆蓋人群的積分,是需積極參與,主動配合,有效期視內容不等,例如每個月的流動紅旗,每個季度的排行榜公佈。

最後就是這種貼完,還站了人,敲著鑼鼓怕他們耽誤的,這類公告時間上最急,內容上最重要,獎勵也最豐厚。

……

“我去,臨時徵召一千人,三月,積分十點?”

“三月!”

“十點積分?”

不等青衣開講,人群便已經炸了鍋。

九江是個什麼地?

不知道!

為什麼臨時徵召?

也不知道!

可這些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千人,三月,積分十點!

十點積分!

伴隨著積分體系完善,且還是這種能爭取的,但凡第一時間讀懂這份公告的人全都炸了!

一點積分一寸功!

十點積分能做的事可有不少!

與新移民個人而言,積十點積分便可晉升公民。

正常情況下,新移民上完基礎課程後可得四點積分,往後每勞作兩月得一點,滿一載便可獲十點積分,從而達成晉升瓊海公民的要求,獲得更多的福利與保障。

於此同時,孩童蒙學這一塊,移民也可以先行以積分兌換。

孩童蒙學,的確是義務教育,但此制度只針對公民兒童,不針對移民兒童。

移民想將自己的孩子送進蒙學,常規路線需先自身晉升公民,然後花費三點積分將自家孩子晉升上來,如此方能將孩子送進蒙學學府讀書。

沒辦法,為了防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出現,瓊海各類制度無不將丁卯分的清清楚楚,無情的制度下,為的是維護更大多數的人。

伴隨著積分體系完善,移民之子蒙學有了新選擇,簡單的說就是倒果推因,透過消耗積分顛倒邏輯先後順序,允許移民之子先行消耗積分入學。

三月,十點!

給的真的不少!

機敏者,第一時間溜號,衝進大食堂呼朋喚友,活衝向公告中徵召點,不等官吏開解人群便已運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