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眼下所身處的“鉅艦”,茹瑺覺得自己立場真的應該變了,拋棄朱允炆那個沒有擔當的傢伙,投靠朱允熥這個能不斷創造奇蹟的皇孫,或許才是他茹瑺最佳的選擇。

封地偏遠,遠離中原,卻藉著中原商賈,地區商道,與韶關門戶重現北宋商業繁華,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或許有人也能做到,但絕不可能在四年內完成!

效率太高了!

這種效率,如能有七成轉變到軍事上,那便足以讓人心神難定。

更別說這如小山一般的海船,是如何造出來了?

別說什麼仿照,中原可沒這技術!

茹瑺怎麼說也是兵部尚書,平日務虛的多,算計的多,但這不代表茹瑺就什麼都不懂。

一艘一千料的寶船,營造需九個月。

一艘一千五百料的寶船,少說營造十三個月。

眼下這艘鉅艦,以中原工部的技藝就算能做出來,沒有二三年那都是在做夢。

朱允熥治瓊海前後合起來也不足四年!

如果只是在寶船的技術上,建成一個大傢伙,茹瑺還不會如此驚恐。

難的是新設計,新技術,和新工藝。

上船之後茹瑺沒怎麼轉便被帶進來這裡,可就他看到的那些東西,也足以讓茹瑺對瓊海產生進一步的敬畏。

“其實我早就應該知道,瓊海的能量不是誰都能壓制的!”

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熥走出皇宮就藩瓊海,朱允熥便已經起勢!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瓊海立國,朱允熥加冕稱王,稱孤道寡,以此成潛龍入海之勢。

隨後洪武二十六年四月,至洪武二十七年年底,這二十個月應該就是朱允熥養望的階段,瓊海發展最艱難的時代。

這二十個月,士族也有試探,甚至促成一道召還應天府的聖旨,只可惜在那近兩年的時間裡,瓊海藏得太深,朱允熥更是膽大,為轉移視線而親臨應天府,連續出招強轉視角,最終以祭祖皇陵,得承正統,呂氏之死收尾……

完成這一系列的事後,朱允熥本人已徹底站穩法理,如果說之前是因為洪武大帝在,朱允熥不造反就不會有事,那麼攜祭祖,呂氏之死返回瓊海,就是以自身塑金身,日後就算朱元璋不在了,也鮮有人能從法理上否定朱允熥!

藉此時間瓊海渡過了最艱難的初期,開始了一順百順,其勢根本不是人心不齊計程車族能打斷!

“老朱家這是又出真龍了!”

不服不行,機會皆已錯過。

自洪武三年進入應天府國子監讀書計算,茹瑺已在朝野之上徘徊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來的鬥爭,隨著茹瑺官位不斷提升,權勢家中,讓茹瑺看東西看的越來越清楚。

士族為斗真龍,先鬥勳貴,再馴幼龍,跟著扶偽龍而代真龍。

看似成了!

可這一路上損失了多少,多少名門士族在真龍手下徹底除名,香火斷絕?

茹瑺可沒有自我犧牲,獻祭全家,成全後來者的念頭,“真龍乃上蒼之子,龍威難測,與其站在註定失敗的一方,不如早日從龍,就是不知道朱允熥是否還會接受我!”

臨時跳反!

茹瑺可沒半點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