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就有了!

更別說某種程度上,倭寇本島的位置,本就是瓊海發展海上貿易的阻礙之一。

擋了路,掃了就是。

“不過還是要擴軍!

倭寇本島不小,想要打下來,除水上力量支援外,至少需兩個師團的兵力,加上瓊海本身得防護,怎麼也要四個師團的兵力,在沒有戰績之前,五個師團在手才最能讓人放心!”瞿通沉聲說道。

同樣要擴軍,可之前是為了防禦中原,如今是為了攻打倭寇。

在全無戰績支撐的情況下。

防禦中原,手上沒有七八萬大軍,軍機表示信心不足。

可去攻打倭寇,軍機卻表示現有基礎上擴軍一倍就夠了。

這一番對比著實傷人!

可情況就是這情況。

“擴吧,洪武二十九年全面擴軍不超過一萬人,我全力支援!”

之前商議下來的五千人,如今黃子澄一口氣再加五千人。

多了這五千人,完成本輪擴軍之後,洪武二十九年年中,瓊海的總兵力將突破三萬。

這個數目還是少於軍機提出的要求。

但攻打倭寇本島也是需要準備的,首先是航路上,九江,寶島,琉球,這些島嶼都要先佔下來,充作攻打倭寇的跳板。

沒有這些跳板,直接從瓊海出發攻打腳盆,那是真的飄了。

同時建造飛剪船也需要時間。

沒有兩年的全面準備,這個計劃依舊無法執行的。

洪武二十九年擴軍一萬,洪武三十年擴軍一萬五,等到真正發動的時候,瓊海兵力差不多也就能達到最低需求。

再說了擴軍方案歷年都是有超,就說之前內衛招攬秦地百姓,一波特招了八百人,這就不在原有計劃中。

“可!”

對於黃子澄多放出五千名額,常森也沒再多要,一口直接答應下來,“出兵九江,建立據點節奏要加快,我認為年前就要動,先派一千人出去,然後就地招攬海陸豐地區的百姓,組建九江兵團。

待到明年四月,第三艘鎮字級飛剪船下水,也別試航了,直接拿下寶島,將我們的勢力範圍輻射至福建!

力爭在洪武三十年年中,完成九江旅團,寶島師團的組建,最終匯合成一股力量,在洪武三十一年底攻上倭寇本島!”

“行了,別暢想了,先將計劃拉出來再說!”

常森的規劃具備可行性,但也只是有可行,具體操作還要看情況而定。

“行了,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拍了拍膝蓋,常森直接站了起來。

規劃容易執行難!

真實情況下能做到哪一步,接下來就看他們的操作,以及黃子澄他們的支援。

“軍事上的擴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尤其是土地的開荒,移民計劃要變!”看著離去的常森和瞿通,黃子澄捏了捏眉心。

四大體系互相獨立,但也彼此依存。

牽一髮而動全身。

對外海貿開始帶來財富,但財富換不了糧食和資源,瓊海每擴軍一人,土地就要開荒一畝,礦區就要多采一方,一套流程下來,各個環節的添人就要多達四五人。

擴軍五千,勞動力缺口就會擴增兩三萬人次。

壓力不是一點半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