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好奇(第2/2頁)
章節報錯
進而培養出讀報的習慣。
至於受眾人群……三年已過,第一批蒙學快畢業,多的不敢說,一個村子總會有幾個識字的。
不需一日一報,一旬一報便足夠百姓對外瞭解,避免被矇蔽的情況出現。
……
“工部連夜已印刷了五千多份,每份兩張,焚八個版面,其中四個版本將報告昨夜的開場,剩下四個版面,一版新聞,一版掃盲,一版禮法,一版地理,往後每旬也會按此做排版。”黃子澄看著朱允熥,眼神中閃過一份炙熱。
什麼是神奇?
化腐朽為神奇。
報紙黃子澄沒見過,可他讀過邸報,用來傳達王朝各種事務的邸報。
正是因為讀過,黃子澄才明白邸報的侷限性。
編修的是一幫孤芳自賞的翰林,自詡清流,寫的東西有多少人能讀懂暫且不說,就說寫的那些玩意,大量的篇幅無不是被廢話佔據,距京城越近越是沒人看,至於偏遠之地的官府,看了也沒用,時效性太差。
同樣的載體,不同的人來做,雖未開始發行,但黃子澄隱隱察覺到其用途的匡闊。
辦好了!
皇權不僅可以進一步下鄉,更可爭奪地方話語權。
至於讀不懂沒事,之前不是已經搞了下鄉活動?
大量鴻學生,夜校畢業的學員都將走進鄉間地頭,基層的百姓字不認識行,帶耳朵聽就是了。
“恩!”
朱允熥點了點頭,笑道,“未來的發展都和你說了,咱們先不急,先求廣度和時效性,其他的內容慢慢再做,爭取多培養一些有閱讀需求的百姓出來!”
識字,說難很難,說不難也不難。
關鍵看自身想不想,社會風氣讓不讓學。
前世他的爺爺,生於五四運動之年,為江南胥民之後,動亂之年在南方打漁就別想了,太爺爺帶著一家子不得不上岸求生,靠著一手編制手藝討生活。
在那混亂的年代,這般低微的出生,幾乎註定了一聲文盲。
但老爺子沒有低頭。
放牛與私塾一旁,偷文識字……
故事裡遇這橋段,一般都是被私塾先生看重,給予機會,慢慢教導,可現實中不會,而是被趕出私塾,責令不得靠近,輕則放狗咬,重則被人揍。
無法去私塾怎麼辦?
讀報,聽說書,上面的說書人講時政,老爺子在下面對應著報紙扣字,一個一個對應,一句一句理解,慢慢的將常用字學會,只是理解受說書人限制,不曾握筆更不用說寫。
可就是靠著這股子勁,靠著看的懂字,被一家藥房掌櫃,從一群同年人中挑出來,自此開始學醫,開國之後靠著醫術,進一步改變全家的生活環境,最後教出兩本兩專的子女,到了朱允熥這一代,更是出了一搏三碩,徹徹底底的改變了家庭命運。
如今開辦報紙,除去爭奪民間的話語權,普惠底層百姓,實時傳遞政策外,朱允熥何嘗不希望能有人能複製老爺子的人生,靠著報紙上的文字,逐漸擺脫文盲,無知的命運,從與芸芸眾生之中先人一步。
不求超脫,帶帶領家人過上小康的生活也行啊。
因而這個報紙,無論如何都要辦!
“恩!”
黃子澄微微點頭。
有田要種田,能讀書肯定要讀書,這是記在血脈中的種族天賦,報紙存有掃盲的功效,絕不只是推測那麼簡單。
既然選擇了開民智的道路,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
……
比賽依舊,緊張的氣氛越發濃烈!
總決賽來臨!
三個小組的前三名,與黃昏之下站在跑道上,他們的目光只有終點,也唯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