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罕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找大王,這件事必須找大王!
……
清晨,看著齊刷刷出現在自己面前七家代表,朱允熥是有些懵,誰讓這些傢伙平日就算又是,也是透過林天麓,沈秀和,陸榮與自己聯絡。
這湊到一塊,一同出現在自己面前,講真非常罕見。
但當聽完林天麓,沈秀和的話後,朱允熥沉默了。
沉默點有兩!
一,什麼時候商賈察覺錢燙手了,資本論不是說了……商人的貪婪可以將吊死自己繩索都賣出嗎?
但聯絡現實也是,商業在中原被打壓了太久了,不說個個都是驚弓之鳥,至少在華族文化的薰陶下,個人底線和道德多多少少都是有的。
儒商,儒商……先儒再商!
自我修飾也好,自我標榜也罷,華族文化的影響下,道德才是所有人的行事根本,加上外界還有一幫能耐到極致就會爆發的百姓,腦子正常的有幾個會將事往死裡做?
千百年的文化傳承,早已約束了各方面行為。
二,這賬能怎麼算嗎?
宋代海外貿易資料,是不能直觀畫等號的。
就算貿易總量可能會達到七千萬兩這個數額,但這中間要多久,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前期投資需要多少?
不說遠的,就說目前。
今年收益高,是因海外沒有中原貨物流入,形成了報復性的消費的,在這種情況下利潤翻番,再翻翻那都是很正常。
這種環境會隨著瓊海貿易量上升而不斷變化,最終回到一個理性的價格。
若是不增加運量的話,收益可能會打著滾往下跌。
如果增加運量,成本不要錢嗎?
就說造船!
現在工部造船是集合瓊海國力來計算,很多東西都是沒算成本的,如果按照市場價格來,一艘飛剪船的造價少說要在三四萬兩。
三四萬兩看似不多,但那只是沒算時間沉沒成本,真往外賣,二型的沒八萬不賣,三型非自己人無購買資格。
航海有風險,不是說有了船就鐵定賺的。
最後是流入中原的貨物單價,就說林天麓他們提到的香料。
少時王公貴族使用,自然是珍惜無比,等寸等金,多時不將價格降到百姓用得起的底部,你根本賣不出來,同時香料不僅不能當飯吃,長久儲存還是一個難點,採摘後的三四年內轉化不成白銀,黃銅,最後就是一文不值。
因此今年的賬是虛的,水分擰一擰,真實的部分其實真不多了!
對於這個貿易體量,朱允熥認為並不大,是因為其所選參照物為後世,都不用說全球資料,洲際資料,隨意拿一個東方海港,量是幾百上千倍,利更是幾十上百倍。
怎麼比?
就算比購買力,拿著這一千萬兩,能給瓊海買來三百萬兩的物資,算朱允熥輸,因此多的七百萬兩,象徵意義比實用意義更高,不用的錢是廢紙,不能用銀子那也就不是財富!
但設身處地,丟掉後世的記憶,面對這個量級,朱允熥很難說自己是否能把控住自身的想法。
林天麓,沈秀和,兩人的想法是正確的!
悶聲發財不現實,再多的掩蓋也會有暴露的一天,真到了那一天怎麼辦?
錢財動人心啊!
到了這個量級,普通人根本已經分辨,辨識的能力,若是被有心操作一番,心裡絕對要滋生出一些東西。